春风暖,杏花开。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高湖油杏基地,山间沟壑、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开放,一簇簇娇艳欲滴的粉白花朵妖媚迷人,吸引了八方游客。徜徉花海,与明媚相拥,“赏花游”热度持续飙升。
“在朋友圈看到好友拍的杏花觉得很美,我就专程赶过来赏花拍照,果然不虚此行。”正在同伴的指挥下调整拍照姿势的一位游客笑靥如花。
近年来,为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岸堤镇积极发展林果经济,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珍珠油杏,种植面积从最初的五六百亩发展至如今的一万多亩,成为目前全国数得上的珍珠油杏生产基地。除油杏成熟集中上市销售带来的巨大收益,每到杏花簇簇绽放之时,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催生了“赏花经济”,成为一条撬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繁花盛放的沂蒙大地,像岸堤镇一样解锁“赏花+”新模式的地方不在少数。又是一年春,再逢梨花开。眼下正是梨花的观赏季节,一场春雨落下之前,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的西寺堡百年梨园迎来了大量游客,大家嗅花香、拍美照,尽情体验梨花的浪漫。
这里以独特的“车头梨”闻名遐迩,千亩古梨园里,三百余株百年梨树虬枝盘曲,新栽梨树与古树交相辉映,雪白花瓣缀满枝头,宛如云海翻涌。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车头梨”因形似独轮车得名,果肉细腻无渣,咬一口汁水四溅,清朝时曾是贡品。如今村里不仅扩建了千亩梨园,还增设观景台、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梨花盛开时节,可供大量游客参观游玩,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如何放大“车头梨”效应,当地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上下了苦功。为拓宽当地群众增收途径,有效推进车头梨产业化发展,2019年,马牧池乡成立车头梨种植协会,组织行业内技术及管理专家,联合车头梨种植户,从品种筛选到后续种植、培育技术标准等入手,打造种植流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的车头梨。在协会的精准施策下,百年梨园焕发新生机。种植户林秀华翻开他的“梨园日记”:2023年园区车头梨总产量突破200万斤,每斤卖到10元仍供不应求。具有百年历史的梨园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每年产值达七百余万元。
作为另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双堠大樱桃”也毫不逊色。近几年,樱桃树不仅仅为双堠镇增添了春日的绚丽色彩,更是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从蓬勃发展的赏花经济,到果实成熟时的采摘体验,再到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多样化产业的兴起,双堠镇致力于打造集农业、旅游业、特色餐饮业、住宿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鼓励群众在家门口自主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双堠镇黑山安村种植樱桃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近万亩,品种数十个。“我们村樱桃年产量可达150万公斤以上。”黑山安村党支部书记孙百乐说。
“樱桃花开以来,来村的游客明显增多,特别是周末,村里的农家乐更是一桌难求,其中走地鸡、山鸡蛋炒香椿等特色农家菜受到游客欢迎。”在这里经营“彩蒙家园”农家乐的田箱贵笑得合不拢嘴,“这段时间,俺家的农家乐每天平均接待游客20余桌来,确确实实提高了我们的收入!”
在沂蒙山区,这样的“花事”接力赛正渐入佳境。但当地并未止步于“颜值经济”,他们要让每朵花都开出产业链,让春天的芬芳延续到四季。(张萍 孙玉清 林彦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