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以“提升四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4/01 07:27:15
来源:鲁东大学

鲁东大学:以“提升四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字体:

  近年来,鲁东大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建专业,服务企业强就业,努力构建新质生产力与大学生就业双向赋能机制,通过“提升四力”,持续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高位推进,提升队伍向心力

  落实“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并通过专题会、推进会和工作通报等,强化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统筹抓好工作落实。针对2025届毕业生,书记、校长已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和听取就业工作汇报7次,分管校领导已召开专题会10余次。

  构建“一盘棋”格局。制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及学院绩效就业考核方案、就业数据监测与核查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促就业,确保数据及时准确、真实可靠。

  抓实“招培就”联动。近三年,学校积极响应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求,紧扣山东省和烟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建设现代工科和农科,撤销专业16个,布局新专业8个,招生专业由85个减至57个。重点建设水利环境海洋、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教师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5大学科群,学科结构由文理工转为工科为主、工农理文协调发展,坚持教学紧跟产业、培养紧跟需求,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涵养家国情怀,提升就业原动力

  深挖精神富矿。学校95年发展历程,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一直流淌在鲁东大学血脉里,成为学校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动力之源和办学育人之魂。学校担负着为革命和建设培育人才的使命,将有第一必争、有红旗必扛、有责任必担的拼搏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打造育人阵地。建立文学博物馆、校史馆和校友之家等实体化育人基地,推出“鲁大作家群”领军人物、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安仁等大批先进典型,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抓好职规大赛。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特色、学校定位、学生成长,通过充分动员专题培训跟进指导,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就,职规大赛系列活动报名率超70%。近三年,毕业生中奔赴国家重点产业、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基层一线的占比达80%,扎根西部的占比达10%。

  强化供需对接,提升就业驱动力

  创新四访四促行动。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入开展访企业拓展岗位促就业、访学校深入学习促发展、访校友增进交流促互动、访家庭强化联动促成长等专项行动。面向2025届毕业生,校院两级走访对接单位超100家,就业平台新增重点单位超400家,新增岗位需求超5000人。春季学期以来,中石油、中核电、中电建、杰瑞集团等一大批单位到校招聘。

  促进校企双向育人。通过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享平台,与四大核电集团、绿叶制药、东方威思顿等企业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项目覆盖专业近20个,学生3000余人。2024年学校和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数量位居于全市高校前列。

  打造到校园招聘广场。依托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构建“1+1+N”就业模式,建成1套智慧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1个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和N个专用服务区。智慧就创平台入驻的单位超1000家,招聘大厅占地超2000平米,面向2025届毕业生已举办招聘活动近80场。

  深化教育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

  坚持生涯课走深。针对生涯发展提升期学生,开设生涯胜任力提升课程,系统提升8大通用能力,开展职业生涯活动月活动,强化专业特色能力训练,拓展学生职业深度的体验。推动一二课堂双轮驱动,举办分行业、分领域和学科特色三类求职实训工作坊上百场次,持续强化学生能力储备。

  推动AI赋能。依托烟台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站,开发AI智慧生涯发展应用,打造集AI面试、AI简历制作、远程导师访谈为一体的就业多维空间。各项活动年均服务学生超1万人次。2024年,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站绩效评估为优秀等次,并名列烟台市第一名。

  抓实精准帮扶。落实宏志助航计划,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责任包干制,近三年共帮助1600余名困难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李绍龙 苏琦)(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