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据悉,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参保人数达879.68万人,连续三年增幅超10万人;全市医保统筹基金收入231.99亿元、支出213.75亿元。
19项医保高频业务实现视频办理
去年,济南市积极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完善“一人一档”参保数据库建设。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参保人数达879.68万人,连续三年增幅超10万人。健全基金运行监测机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2024年,全市医保统筹基金收入231.99亿元、支出213.75亿元,职工、居民医保基金均保持当期盈余。深度融入数字济南建设,医保码累计激活861.15万人,扫码就医覆盖全部定点医疗机构。
去年,济南市提高职工门诊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在2388家定点药店开通门诊统筹结算。居民医保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65%,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75%。2024年,为7万余人发放生育津贴近12亿元。2025年1月起,将生育产前检查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截至2025年3月,已有22.2万人次就诊。细化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一人一方案”精准服务在床失能人员3.90万人。将12.40万名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为困难群众一站式报销医疗费用1.18亿元。
济南市不断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强化事前、事中管理。2024年,“事前”阻断不合理费用3177万元;“事中”审核结算单据5.46亿条,拒付违规金额5860万元。药品追溯码采集覆盖全部定点药店和80.97%的医疗机构。此外,济南市开发“AI+人工客服”协同服务,打造24小时在线服务窗口,累计服务群众128万人次。完善掌办、网办等多种服务渠道,19项高频业务实现视频办理,医保业务不见面办理率达98%以上。
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工作试点
今年,济南市将持续推动全民参保工作,严格落实参保激励惩戒机制,通过优化政策体系、强化财政补助等举措提升群众参保积极性。切实规范医保支付。严格以收定支,科学编制和执行基金预算,邀请专业精算机构开展基金运行分析研究,持续提升医保政策体系的科学性。持续加强基金管理。建立异常费用病例与疑点数据核查机制,严控不合理费用增长,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同时,全面推广医保码、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服务,积极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工作试点,助推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探索医学影像深度应用新路径。坚持“开门办医保”,常态化做好医保数据发布工作,营造理解互信良好氛围。丰富智能服务场景。探索整合视频办、呼叫服务系统、智能客服等功能,建设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服务从“便捷办”到“智慧办”。提升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本地异地“同质化管理”职责,重点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费用审核,统筹推进好跨省门诊慢特病、生育医疗费、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异地结算工作。
实行护理服务“一人一方案”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成为社会痛点。
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国家试点城市,济南市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全民参与、全域覆盖、互助共济、责任互担”的原则,建立基本医保、财政、福彩公益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模式,稳定资金收入来源。落实国家局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划分6个失能等级,根据群众失能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的不同实行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职工、居民报销比例分别为90%、70%。将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扩大长护险待遇覆盖面及受益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失能群众达7.71万人,累计支付待遇18.04亿元。
在不断强化长期护理服务供给方面,全市现有定点长护服务机构261家,照护服务人员达1.1万人。设置54项护理服务项目,实行护理服务“一人一方案”;开展“压疮集中治理”“床铺综合洗消”活动,改善失能人员生存质量和生活环境;开展辅具租赁服务,确定护理床、轮椅等辅具租赁产品,为失能人员提供多样化护理服务。
在持续提升长期护理服务规范化水平方面,济南市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举办长期照护师技能比武大赛,为1134名照护人员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依托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系统平台,通过服务定位、视频连线等功能,实现申请、评估、服务、监督等全流程管理。
医保基金监管加强源头治理
医保政策的专业性较强,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工作中经常出现群众平时对政策宣传不关注,面临就医需求时却不知道应如何充分享受政策的情况。据悉,济南市基于医保大数据开展标签画像,精准识别群众需求,主动发起服务申请,推动医保服务实现“政策找人”“免申即享”。
比如,在退休医保待遇享受方面,经过自动筛选发现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主动发起待遇审批,无需申请,全程无需跑腿,避免退休群众因待遇审批滞后影响看病就医。在生育津贴发放方面,自动抓取生育出院的群众信息,实现生育医疗费、生育检查费“一站式”联网结算,生育津贴自动发放至群众关联银行账户,无需任何申请手续,实现“无感”享受待遇。这一事项也入选了2025年济南市民生实事项目。
在困难群众参保及待遇享受方面,通过综合比对医保、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多部门数据,对困难群体做到发现一人、参保一人,参保费用由财政资助,2024年累计参保18.53万人;同时,待遇享受实现医院端“一站式”结算,累计为27.76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01亿元。
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重度失能长护待遇实现“免评即享”,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渐冻症(中晚期)等多类特殊疾病的失能患者,同步调取过往病例及诊断信息,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免评即享”。
在医保基金监管中,加强源头治理。济南市积极推动监管前移,推进源头治理,在规范涉及医保基金支出的医疗、医药行为上聚焦聚力,探索治本之策。
值得关注的是,病人该不该住院、做哪些检查、用什么药主要依据医生临床诊断,可以说医务人员处于医保基金使用链条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家建立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采用“驾照式”记分的方式,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梯度式记分,将监管延伸到“人”。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只是少量记分,更多是警示作用;对较为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则要多记分,按规定给予相应惩戒处理;对严重的欺诈骗保行为,将对主要责任人员一次性记满12分,终止其医保支付资格,3年内不得恢复,并全国联网惩戒。目前,济南市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下一步将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实施,切实提高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震慑力。(记者 张茜 实习生 李知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