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公路直接通到了村里,村民抬脚就能上公交车,进趟城很方便。而每逢节假日,从县城搭乘公交车来我们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谈及“四好农村路”,山东省巨野县核桃园镇石头寨前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王希成所言,菏泽人越来越感觉到身边的交通之变,感受到菏泽活力奔涌。
在铁路建设方面,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的重要一纵,途经菏泽市的雄商高铁菏泽段眼下正处于加紧施工阶段,预计2026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菏泽至雄安新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至3小时以内,这不仅为民众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更让菏泽成功跃升为京津冀与中原城市群之间的“黄金节点”,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强城市间交流合作,与周边地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走进新万福河航道万丰港口,往来货船穿梭不停。高大的龙门吊伸展巨臂,将煤炭、砂石料、玻璃制品等大宗货物装上货船。这些货船将沿着内河航道驶向沿海港口,把货物出口到世界各地。
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等优势。菏泽内河航运的发展,得益于新万福河、洙水河两条高等级航道的升级。如今,菏泽借助这条“黄金水道”,成为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连接点。
“新通道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从东南亚进口原材料的时间由原来的5至7天缩短至现在的2至3天,每单的运输成本能降低2000元左右。”随着菏泽牡丹机场国际货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正式启用,鄄城县新达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其帅着实尝到了甜头。
作为全国首个非口岸开放机场航空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菏泽牡丹机场打破了菏泽依赖沿海口岸的局限,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0%,通关时间压缩至48小时以内,每年节省成本超千万元,为鲜切花、发制品等产业开辟了“黄金通道”,助力菏泽走向开放前沿。
2024年,菏泽牡丹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增长180%,展现出菏泽航空运输市场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秉持“后来居上、交通先行”理念,全力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发展。“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规划投资约600亿元,机场、高铁、航道相继建成投运,菏泽人民的航空梦、高铁梦、水运梦逐一实现。
在交通路网建设上,菏泽持续发力,扩能提质成效显著。雄商高铁菏泽段建设稳步推进,7条高速、17条国省道纵横交错,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居全省第2位;首条城市高架快速路——长江路快速通道工程顺利通车;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和密度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
近日,菏泽印发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菏泽方案(2025—2035年)》,对未来十年菏泽交通建设进行了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方案指出,到2035年,实现菏泽交通现代化,“米”字形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全面建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直达周边重要城市,高速公路直达周边所有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高等级公路覆盖全市重要节点,旅游景区均有公路通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货运“无缝衔接”,形成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届时,菏泽将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1—2—3小时交通圈”。1小时内可快速直达济南、郑州、徐州等周边重要城市;2小时行程圈覆盖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合肥、青岛、南京、杭州、天津、太原等国内核心城市;3小时可延伸至广州、昆明、成都、沈阳、哈尔滨等全国其他城市。同时,以菏泽市区为核心枢纽,基本建成辐射各县城的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县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效,有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与资源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