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机制建设,提升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水平,近日,济南市法院与市总工会、市人社局联合召开济南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衔接联席会议暨新业态案例研讨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济南市法院与市总工会、市人社局持续加强沟通协作、工作联动,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调裁审衔接工作机制建设,逐渐形成了衔接有序、运转顺畅、标准统一的劳动争议化解新格局,取得了丰富成效。聚力数据赋能,实现裁审信息互通。推动“裁审齐鲁通平台”与仲裁办案系统对接,建立案件信息实时交互系统,打通劳动仲裁与法院数据壁垒,提升了数据平台使用效能。协同推行“一函两书”,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工会“一函两书”和司法建议衔接功能,促进企业规范用工,推动劳动领域法律风险通过非诉讼方式源头化解。统一标准,妥善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与市仲裁委联合制定裁审工作流程,积极引导劳资双方沟通协商,促进群体性纠纷案件集中受理、集约送达、统一处理,统一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尺度。
会议强调,在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用工模式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劳动争议复杂化多样化,实践中对于如何判断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等问题存在一定争议。针对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新业态用工模式,济南市法院聚焦平台企业用工规范,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积极作出回应,明确规则。对于平台企业通过第三方公司或设立个体工商户等方式规避劳动关系的,根据“事实优先”原则和“从属性+要素式”的认定思路,穿透形式化协议的外观,以用工事实所反映的权利义务关系来界定双方真实的法律关系。同时,坚持不泛化认定不符合构成要件的劳动关系,依法保护平台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规则适用、价值引领功能,促推新就业形态用工领域前瞻性治理。
下一步,市法院将在市委、市委政法委坚强领导下,深化与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快建立健全裁审受案范围一致、标准统一、程序衔接的工作机制,做实“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矛盾纠纷解决工作流程,实现法院、工会、人社在社会治理中的机制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将高效化解劳动争议机制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为强省会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