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4万件,同比增长1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1.5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94件;有效商标注册量54.4万件,四项指标均居山东省首位……4月25日,青岛市政府召开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青岛,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增至290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49家,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引擎。
作为衡量城市创新能力的“晴雨表”,青岛知识产权创造呈现量质齐升态势。2024年完成版权作品登记11万件,同比增长37.5%;出版图书5577种(次);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11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104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获登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增强,累计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工业设计中心10家,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形成“硬科技”产业矩阵。
在推动知识产权“走出实验室”方面,青岛市构建起全链条转化体系。市场监管部门完成24所高校院所2.2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开放许可登记354项,推广高价值专利800余件,通过路演推介促成产学研精准对接。青岛自贸片区发布首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供需清单》,涵盖的项目市场价值总和超亿元,单个最高达2000万元。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482项,其中51项获省级认定,带动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54.6%。青岛市科技局布局的百项关键技术攻关中,21项入选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7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共性关键技术50余项,发布创新产品900余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青岛市创新推出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模式,全年为108家企业融资4.18亿元,让“知产”真正变“资产”。
知识产权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创造,更需强有力的保护体系护航。青岛市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跻身全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市、区两级成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2024年,青岛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知识产权案件608件,农业农村部门查办种业违法案件129起。司法保护同步发力,全市法院审结全国首例涉游戏软件编辑器著作权纠纷案,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239件,仲裁机构解决争议标的超1200万元案件,形成行政、司法、仲裁协同保护格局。
当前,青岛市正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为目标,深化制度创新,通过推进专利开放许可、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机制,加速PCT国际专利布局,助力企业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制定。未来,青岛市将持续优化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体系,推动知识产权深度融入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