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小区出入口陡坡旁边新装的金属护栏折射出温暖的光泽,居民撑着扶手慢慢上坡,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路滑的问题;正晌午,送餐活动室内居民有序排队领取配餐,社区工作人员拎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走在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的路上……在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居民在议事平台、议事会、社区群里提出的一条条“心愿小事”,被该社区作为“民生大事”,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爱心扶手,为居民安全出行“搭把手”
“我想请社区帮助我们老年群体在小区西门安装个扶手,下雨下雪天能扶着走一走,不容易摔倒。”社区微信群的一条建议引发老年居民的强烈共鸣,体育嘉苑小区西门坡道坡度大,雨雪天气容易发生老人滑倒事件,是长期困扰社区银发群体的“出行痛点”。
了解居民需求后,社区党委组织网格力量进行走访调研、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沟通物业进行选址,并加快申请专项经费用于安装爱心扶手,经过征询意见、专业团队现场勘测、施工监督等环节,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的扶手加装成功,研判定点设计期间还根据老年人需求调整角度,让扶手既舒适、又牢固,得到了小区居民一致好评,“为陡坡路加装扶手是我们体育嘉苑全体老年人的心声,很感谢社区能听取民意、办好实事。”
暖心送餐,为居民幸福生活“添滋味”
上午11点,王阿姨准时下楼到送餐点领取配餐,当天中午的菜谱是酱焖鸡翅根、香菇油菜、醋溜土豆丝,早上在送餐群里参与接龙,中午热腾腾的配餐直接送到小区里。“素菜清淡爽口,荤菜也不油腻,物美价廉。”王阿姨今年76岁,自己一个人居住,一个人烧饭不便、出去吃又少有一人份量,社区一人份配餐为她提供了很大便利。
解决社区内部分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吃饭这件“关键小事”,是推进适老化改造、精细化服务的“重点大事”,社区党委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老年居民的饮食偏好、用餐时间以及送餐需求等信息,按需提供服务。为推动老年人助餐服务专业化、长效化运行,千佛山街道重视社会力量参与,与周边信誉良好的餐饮企业合作、协调物业企业提供场地,打造“线上点餐、线下配送”特色助餐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口味适宜的餐食。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区还增加了代领服务,一到中午,“银发伙伴”志愿服务队员穿梭在小区楼院,保障“互助搭子”的饮食规律、健康,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热乎可口的饭菜,打通老年助餐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乐享生活,为居民精神满足“加砝码”
社区活动室内,摔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是寻找社区“掼蛋王”比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艺术大厅里,居民们手执葫芦丝、面前摆着曲谱架,优美的组曲自跃动的指尖流淌;体育嘉苑小区操场上,柔力球队伍正为演出做准备,矫健的身姿展现蓬勃的生命力;名郡杏“邻”坊义诊现场,医护人员细致地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银发伙伴”志愿服务队员傅老师刚给“搭子”李老师取药回来,盘算着等下推她出来晒晒太阳……社区适老化改造的每一处脚印、每一份力量,都能于细微处窥见幸福生活温暖底色。
据社区书记李晓彤介绍,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多元化、精细化发展趋势,街道、社区创新探索“银发伙伴”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开拓多样化的文娱活动,把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联合辖区单位举办多场“校社共建 服务共享”老干部趣味运动会,鼓励老年人参与棋牌比赛、文艺演出、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文娱活动;注重加强老年教育,开设各类知识讲座和培训课程,让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从“被动需要型”向“自主型”“参与型”“发展型”转变;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发挥活力老人在群体兴趣引领、精神关怀、志愿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更有深度、更显本色。
下一步,千佛山街道将持续关注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积极组织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从“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转变,推动“养老”变“享老”的动力更强、居民幸福生活成色更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