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专利快速预审便利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减材料、优流程、提效率”目标,创新推出改革举措,旨在进一步优化专利预审服务,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在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受理大厅,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代表展示着改革前后的材料清单对比说道:“改革之后,每份《承诺书》只需首次提交就行,全年专利申请的用章次数大幅减少了80%呢!”这一变化正是源于山东省最新推出的专利预审便利化改革方案。
此次改革突出“应收尽收”,实行工作日持续受理模式,接纳高质量申请进入预审通道。在精简材料方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减少证明文件、简化流程。对程序性材料有瑕疵但技术方案完整的申请,确立容错受理机制,保障创新成果及时受保护并体现管理灵活性。在提升预审管理质量和效率上,强化申请质量监测,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并深化数据分析应用,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产业创新发展深度融合。
“经改革调整后,身份证件、《申请须知》《自检表》等一系列申请材料经承诺后可免于提交,有效精简了专利预审提交前的准备工作。”在山东省创新主体座谈会上,鲁东大学代表细细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每件申请都需要往返盖章1到2次,现在只要首次提交就好,整体周期大约缩短了5个工作日。”而新推出的“可容错受理”机制更是让业界为之振奋,这一机制使得98%的预审申请能够实现“即来即审”,真的如同让专利预审跑出了“高铁速度”。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全省企事业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专利预审服务。此次便利化改革,精简了5项申请材料,新增了13项容错受理项目,审核时效提速20%以上,让服务更加到位,让企业少跑腿,能够一次办好、一次办结。”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章长勇介绍道。
近期,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了2025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要点,提出了“着力提高专利快速审查质效”的任务目标,要求推进专利快速预审便利化改革,优化预审服务流程,持续拓宽并优化调整预审服务产业和技术领域,着重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技术领域覆盖不全等难题。对此,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一方面,联合山东省海洋局开展海洋领域服务需求调研,广泛听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崂山实验室等11家单位相关领域院士、教授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累计收集到32条建议,为及时完善专利预审有关工作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专利预审技术分类号的优化调整及时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增设技术领域和技术分类号的支持。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促进处处长赵加涛表示,针对全省企业对快速授权的迫切需求。下一步,将指导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申报承接发明专利申请批量预审等一批国家级试点项目,推出高层次人才预审服务直通车这一惠民举措,在基层布局建设一批预审直通直报点。同时,持续探索创新制度机制,进一步压缩专利审查周期,全力维护各类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佟兵 郑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