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杜文茜(化名)接到交警电话的那一刻,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她被告知,骑电动自行车出门的丈夫和儿子遭遇车祸,被送往医院救治。当她赶到医院时,两人已被推入手术室接受治疗。丈夫全身多处骨折,创伤性休克,闭合性颅脑损伤硬膜下出血;11岁的儿子出现失血性休克,左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双腘窝有开放性伤口。
杜文茜家里并不富裕,还有外债。得知初期救治费用需要10万元左右,她四处联系亲戚朋友,仅凑到一小部分。雪上加霜的是,肇事车辆并未投保交强险,肇事方无力赔偿。
“不要担心,咱们有救助基金政策。”事故处理民警告知杜文茜,他们符合救助基金的申领条件,并第一时间联系了救助基金受托机构中国人寿财险德州市中心支公司的服务专员,协助她提交了相关资料。资料收齐后仅用了2天,就为父子俩垫付了12万元治疗费。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借助政企协作的强大合力,今年一季度,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共垫付100笔,垫付金额高达801.87万元,帮100多个家庭摆脱困境。
“在德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若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垫付全部抢救费用;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垫付全部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垫付差额部分抢救费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救助基金办公室副主任才健介绍。
“当时我都慌了,多亏交警和保险公司的服务专员耐心给我讲解,办理环节非常简洁,垫付速度也很快。”杜文茜说。
山东省于2023年开展救助基金专业化管理模式改革,引入专业保险机构对救助基金进行管理。中国人寿财险德州市中心支公司于去年10月承担起德州市救助基金管理工作。
德州市构建政企联动机制以来,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提升救助基金使用效率。各级交警部门与受托管理机构紧密配合,按照“应救尽救、应垫尽垫”的原则,及时帮助伤者和家属就地申请救助基金。同时,优化完善工作流程,救助基金站点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
“全市共建立救助基金绿色通道22条,交通事故当事人受伤急需救治的,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抢救治疗,救助基金后期垫付,保证伤者及时得到救助。”才健说。
目前,资料齐全后救助基金申请平均用时从起初的5天压减至3天,救助效率提升了40%。(记者 马乐 通讯员 肖华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