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协同推进城市节水”。在节水周来临之际,记者实地探访了济南水务集团、天桥区新城小区,透过公共管网漏损治理与二次供水改造情况,了解济南市节水理念与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
时间4.94秒,频率592Hz,功率0.00dB……5月9日下午,在济南水务集团调度指挥中心的分区计量与漏损管控平台上,工作人员打开“漏损管控”模块,可以实时观察某处公共供水管网的噪声情况,并通过历史数据、拆装记录等分析噪声来源。
为了减少自然以及动物噪声的影响,采集噪声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到四点。“该设备能够采集最真实的管网共振的声音,辅助我们分析管网哪里漏水。大大节省了人力,提升了管网检漏效率。这也是我们今年在AI大模型赋能网管漏损检测方面的一个突破。”济南水务集团管网管理部副部长米广鑫介绍。
米广鑫说:“我们将公共管网漏损治理当成整体工作的一条管理主线,建立了四个层级的分区计量传递体系来检测管网是不是存在流量异常,通过智能压力管控提高用户用水体验,结合AI和数据模型来打造噪声控漏体系,以达到管网漏损的既定目标。”
202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建部确定济南市为全国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之一。按照目标任务,济南市确定了“管网改造、分区计量、压力调控、智能改造”四项建设内容,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4亿元,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90公里,建设DMA(独立计量区域)分区900处,安装维护压力监测设备750台,新增更换智慧化水表70万个。
“我们采用多种措施把公共管网的漏损率降下来,初步统计一年能够减少漏失水量近300万立方米。这样既能提升用户的用水体验,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济南水务集团生产管理部副部长李建勇说。
这300万立方米的水是什么概念?以大明湖约12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为参照,年节水近300万立方米,相当于2.5个大明湖。“预计到2025年底,济南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将从2022年的9.16%降至6.6%,圆满完成漏损治理重点城市的建设任务。”济南市城乡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张瀚颋介绍。
有着1300余户居民的天桥区泺口街道新城小区东苑曾因泵房老旧导致水质波动、管理分散,夏天用水高峰经常断水。济南水务集团二次供水管理部主管韩庆兵介绍,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后,新建了泵房,更换了老旧管线1000余米,并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着力提升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水质安全服务。
张瀚颋告诉记者,济南市2024年底出台了《济南市居民住宅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450余处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和65万户居民水表实施改造,改造后的二次供水设施将移交给供水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居民水表全部实施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和智慧化管理,这将有效解决老旧居民小区内的跑冒滴漏和水压不足等问题,更加有效地促进济南市节水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