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疾病“预警雷达”-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19 10:36:58
来源:齐鲁晚报

耳朵:疾病“预警雷达”

字体:

  “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更是人体健康的‘全息投影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柳春梅介绍,作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耳穴疗法,通过刺激耳廓特定反射点即可诊断、治疗疾病,其“简、便、廉、验”的特点正被越来越多患者认可。

  耳廓被形容为

  “倒置的胎儿”

  柳春梅介绍,在耳穴诊疗的理论体系中,耳廓被形象地称为“倒置的胎儿投影”:耳垂对应头面部,耳甲腔对应心肺,耳轮脚周围对应脾胃肠道,耳舟与对耳轮分别对应上肢和躯干下肢。这一分布规律由法国医生PaulNogier于20世纪50年代系统提出,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收录为标准耳穴图谱。

  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灵枢》记载六条经脉直接连耳,十二经脉均与耳部相通,故有“耳为宗脉之所聚”的说法。

  现代医学则发现,耳廓布满迷走神经、三叉神经分支及丰富的血管网,刺激耳穴可通过三大机制起效:神经反射经脊髓丘脑束调节自主神经,体液调节激活内源性阿片肽镇痛,生物电效应则通过低电阻特性调节细胞电位。例如,刺激“神门穴”能宁心安神,按压“交感穴”可调节内脏功能。

  望、触、电测

  是“三重诊法”

  柳春梅指出,耳穴诊断可通过三大方法捕捉健康信号。

  望诊:观察耳朵颜色与形态,如苍白提示气血不足、暗红反映淤滞,结节、脱屑、血管迂曲等异常形态对应不同病症。比如,冠心病患者的耳朵“心区”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触诊:用棉签或探棒寻找压痛敏感点,胃炎患者“胃区”压痛明显,颈椎病患者“颈椎区”可能出现条索状隆起。

  电测法:借助耳穴探测仪测量电阻,病变对应区域电阻通常低于50kΩ,精准定位病灶。

  “通过不同区域的改变,可判断对应器官的功能状态及疾病急缓。”柳春梅举例,急性病症多表现为剧烈压痛,慢性疾病则可能伴随皮肤增厚、脱屑等慢性改变。

  贴压、针刺、放血……

  多种疗法应对多类疾病

  耳穴治疗手段丰富,柳春梅介绍,耳穴贴压是以王不留行籽贴敷穴位,每日按压3-5次,对失眠、痛经、肥胖症、焦虑障碍等疗效显著。例如,更年期综合征可取“内分泌区”“卵巢区”缓解潮热。

  耳针疗法是以毫针直刺0.1-0.3寸,留针20分钟或埋针,适用于急性疼痛(如偏头痛选“颞区”“神门”“肝区”,腰椎间盘突出选“腰骶椎区”“肾区”)及神经衰弱。

  耳穴放血是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耳尖或反应区,出血2-3滴,对麦粒肿急性期、急性扁桃体炎等急症见效迅速。  激光照射是用低强度激光定点照射3-5分钟,适合儿童及畏针患者,临床多用于辅助调节免疫。

  柳春梅表示,临床中,耳穴疗法可单独应用,亦可与其他疗法结合。如功能性便秘配合腹部按摩,胃食管反流病选取“贲门区”“交感穴”抑制胃酸,均能提升疗效。

  规范操作是关键

  这些情况需注意

  “耳穴疗法安全有效,但需辨证选穴,避免盲目操作。”柳春梅特别提示,耳廓皮肤破溃、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放血,严重心脏病患者及孕妇需谨慎。  首次采用耳穴疗法,应到正规医院,由医生根据体质和病症精准选穴——例如同属胃痛,胃火亢盛与脾胃虚寒的选穴方案截然不同。

  柳春梅表示,随着生物传感、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发展,耳穴诊疗正从传统经验走向精准量化。这一古老疗法或将在疼痛管理、慢病调理等领域,成为现代精准医疗的重要补充。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