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推动市场监管效能全面提升-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5/20 10:50:42
来源:山东省市场监管局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推动市场监管效能全面提升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要求,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之势,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通过创新监督机制、优化服务效能、规范执法行为等举措,推动行风建设落地见效、走深走实,有力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在国家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质量、知识产权保护4项考核中连年获得优秀等次。

  创新监督机制 让问题整改“掷地有声”

  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张贴在商家门口的“放心码”随处可见。外地游客郑先生在台东一家海鲜餐厅外犹豫不决时,餐厅工作人员热情引导他扫码。扫码后,商家的经营范围、消费投诉、信用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这让郑先生心里有了底。“放心码”不仅打破了餐饮消费信息壁垒,还设有“直通老板”“我要投诉”等互动功能,让消费纠纷化解于萌芽。自推行以来,青岛市已对近7万家餐饮单位赋码,消费者累计扫码超35万次,餐饮类消费投诉同比下降28.19% 。

  这不仅是技术赋能,更是监管思维的转变,青岛“放心码”的创新实践,正是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省市场监管局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搭建15个“三级联动”工作链,省局抓总、市局推进、基层落实,形成了高效协同“一盘棋”格局。同时,创新构建“三维立体”监督网络:既在官网开设行风问题征集专区,又整合12315热线、信件邮寄、投诉电话等传统渠道,更通过“扫码监督”这样的场景化设计,把监督哨所延伸到消费者指尖。2024年,全省系统行风建设公众满意度同比提升23.97个百分点。

  优化服务效能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在青岛圣桐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填补国内空白的两款罕见病特医食品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企业负责人手持获批的注册批件和生产许可证,难掩激动:“政府‘陪跑’,从提交注册申请到产品上市仅用4个月,较常规周期缩短1年时间。这么短时间拿证,让我们抢占了市场先机!”

  青岛圣桐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的受益,是山东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切面。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以行风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把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着力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体系。随着率先开展电子营业执照核发改革试点、连锁食品经营许可便利化审批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我们要让政务服务从‘能办’转向‘好办’,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服务’”,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高青松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更便捷高效,更有温度、有效率的政务服务,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智慧监管 让诚信企业“轻装上阵”

  “以前各部门检查频繁,现在明显轻松多了。”日照某建设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先生告诉笔者,作为首批纳入“白名单”的企业,公司切实感受到了监管方式转变带来的便利。据了解,该公司过去因业务范围广,每年要面临不同单位的各项检查,需安排专人负责迎检工作。实施“白名单”管理后,检查频次明显减少,让企业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

  “白名单不是放松监管,而是精准监管。”日照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苑芳涛表示,日照市局对连续三年无违法违规记录、信用评级良好的企业纳入“白名单”,实施“非必要不现场检查”的监管模式,既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又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同时,配套推出送法进企业、政策鹊桥等服务举措,实现从“重监管”向“重服务”的转变。

  为给企业减负增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460余万家企业全部实施动态分类。2024年,全省通过加强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方式,累计减少入企检查20.9万次,问题发现率较分类前提高33%,让监管更加科学高效。

  规范执法行为 让市场监管“有温度 有力度”

  如今在泰安,执法检查时要求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开启执法记录仪,现场所有执法音像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政务云,执法人员只能回看视频,不能修改或删除视频,既确保执法过程真实可溯,也约束着执法人员文明规范执法;面对复杂的电子证据案件,执法人员运用专业电子取证技术,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为规范执法行为,山东市场监管系统不仅在实践中创新手段,更从制度层面筑牢根基。在全国率先出台692项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定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4类148项规范要求,建立重大案件联合执法、挂牌督办机制。此外,积极探索服务型执法模式,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体系,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并存。全省连续两年召开行政执法会议,加强监管执法一体化统筹,着力提升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让规范执法成为市场监管的鲜明底色,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坚实保障。(陈萍 陈丽君)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