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滕州的广袤田野间,一幅智慧农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整齐排列的智能监测设备与高空俯瞰的360度摄像头组成全天候监测网络,实时传输着土壤墒情与作物长势;农民指尖轻点手机屏幕,即可实现万亩良田的远程管理。这背后,正是山东移动滕州分公司依托5G、物联网和视频AI技术,创新打造“高标准农田智能监控平台”带来的变革。
田间装上“智慧大脑”:数据实时掌控,种地更精准
走进滕州级索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间矗立的物联网监测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设备如同农田的“神经末梢”,实时采集土壤墒情、虫情动态、气象变化等数据,并通过5G网络秒速回传至云端平台。“过去浇水、施肥全凭经验,现在平台能精准告诉我哪块地缺水、哪片区域有虫害,甚至预测三天后的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当地种植户李先生边操作手机App边感慨道。
据山东移动滕州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敦斌介绍,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数据驱动决策”,通过AI算法,系统可综合分析历史数据与实时信息,为农户生成个性化种植方案。例如,在灌溉环节,平台能根据土壤湿度动态调整用水量,较传统模式节水超30%;在虫害防治中,AI图像识别技术可快速定位病虫害类型,精准推荐农药配比,减少过度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多终端联动: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田里庄稼的详细数据,连风速、光照这些细节都不放过!”农田管理者李经理熟练地操作着平台的多终端协同功能。大屏实时展示全域农田统计热力图,PC端支持深度数据分析,而手机App则提供便捷的远程操控。当下极端天气频发,平台的气候预测模块帮助农户提前48小时制定防灾预案,大幅降低了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据统计,接入系统的农田平均生产效率提升约25%,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5%,每亩增收超200元。滕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这种‘节本增效’的模式,特别适合推广至资源紧缺地区,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政企协同创新:打造全国智慧农业“样板间”
高标准农田的落地离不开“政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山东移动滕州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敦斌介绍道:“平台研发过程中整合了5G基站建设、物联网设备部署和AI算法训练等多方资源,政府则通过专项补贴降低农户使用成本。”
下一步,山东移动滕州分公司将推动平台与农产品供应链数据对接,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让“智慧农田”结出“富民硕果”。随着更多农田“上云用数”,这座鲁南小城正以科技之笔,绘就一幅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