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新媒体行业的“心脏地带”,青岛市市南区聚集了占比超90%的网络从业人员。从2015年全省首个新媒体从业人员联谊会破土而出,到2025年“网联青岛”网络人士服务团迭代跃升,十年深耕,市南区以“同心慧”为核,以“网联青岛”为翼,在网络统战领域蹚出一条“引才、聚智、赋能”的创新之路,让网络空间成为凝聚共识的新阵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
“组织起来”到“活跃起来”
绘就网络统战“同心圆”
早在2015年,市南区便敏锐捕捉到网络行业崛起的脉搏,率先成立全省首个新媒体从业人员联谊会,将64名散落在网的意见领袖凝聚成“同心慧”团队。2020年,联谊会升级为网络代表人士联谊会,会员扩容至78人,构建起“党委领导、统战搭台、行业协同”的组织体系。2025年,“网联青岛”网络人士服务团正式成立,在原有组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自媒体协会等力量,推动网络人士从分散发展迈向组织化赋能。
“党建红”是最鲜明的底色。全国首个兼合式新媒体党的基层组织——“同心慧”党支部里,直播党课走进青岛海军博物馆,电影党课在山东省军分区第八离休干部休养所开讲。创新推出的“新语智汇”公益直播累计29期,吸引580万人次云端相聚;《对话新阶层》专访9位行业领军者,书籍被市图书馆、档案馆永久收藏。
数据背后,是市南区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网络人士指尖生活的巧思:从线下茶叙到云端课堂,从红色教育基地打卡到“凝心铸魂强根基”主题教育,50余场活动让“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浸润网络空间,画出最大同心圆。
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新阶层”成“新主力”
市南区委统战部以网络代表人士联谊会为基础,吸纳自媒体协会等力量,组建由30名核心成员构成的服务团,设立“1正1执4副”议事架构,形成“决策—执行—反馈”闭环机制。
在市南区,网络人士的成长路径被赋予全周期护航:加入服务团可获“政治导师+行业导师”双指导,专业法律顾问为网络人士职业发展、权益保障撑起防护盾,全国首套综合评价体系让流量价值可量化,优秀案例可入选《对话新阶层》专辑。
服务站矩阵让“线上互动”落地为“线下互通”。全区20个服务站扎根企业、街道、社区楼院、物业管理中心,既是收集诉求的前哨站,也是资源对接的会客厅,为服务团成员提供加油港湾。
五大行动激活“网络生产力”
“流量”变“增量”
当“青岛小铭同学”的镜头对准八大关的海棠花,当“环球旅行地理”的美食攻略带火上街里的老字号,网络流量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真金白银。“网联青岛”网络人士服务团,正以“五大赋能行动”为抓手,让网络人士从围观者变身建设者。
赋能企业发展,点单式服务破解流量焦虑。松立集团智慧停车系统通过直播走进千万车主视野,金茂湾购物中心的“潮玩市集”经达人推介成网红打卡地。服务团与50余家民营企业结对,建立“企业点单—达人接单—效果评单”机制,全年30场企业舆情沙龙、电商经验分享会,为企业定制舆情应对、品牌推广方案。
赋能网络文明,“大V带小V”营造清朗网络生态。在湛山社区,40名平均年龄65岁的“反诈奶奶团”跟着网络达人学习短视频制作,变身银发网红守护数字安全。服务团开展20场网络安全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在40所中小学开设“少年急救官”公益课堂,5万老年人、学生学会“短视频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赋能文旅消费,网红经济激活老城记忆。“孙小媛子”的视频号里,青岛文旅被解码成108个网红打卡点;“多云不馋”的镜头里,宝藏店铺、性价比酒店、特色景点一应俱全,为游客带来吃喝玩乐鲜活地图。服务团整合200余个网络大V账号资源,创新话题营销,从“上街里逛春天”到“夜游浮山湾”,每一次网络传播都带动区域消费热潮。
赋能城市形象,指尖叙事重塑青岛印象。在“书香市南”活动中,银发朗读团走进百年里院,动人讲述青岛名人故事;在奥帆中心,各年龄段市民朋友变身超模走上红毯,青岛“全民时尚、国际范儿”的城市名片借由网络代表人士的镜头更加鲜活亮眼。服务团打造“线上+线下”传播矩阵,50条“寻美青岛”精品内容覆盖全网1.2亿人次,让“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IP更加鲜活立体。
赋能基层治理,新阶层力量融入网格末梢。在辛家庄社区,网络达人化身“基层治理观察员”,用镜头记录老旧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在山海小城王哥庄,服务团探访崂山茶叶、大馒头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团将自媒体课开进网格,培育“网红社工”,宣传基层治理成效,让成果通过短视频破圈传播,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好评传遍全网。
市南区正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共鸣点、搭好舞台子,网络空间就能成为凝聚共识的强磁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当千万小屏幕汇聚成大合唱,青岛的城市故事,正通过网络人士的指尖,传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