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沭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部署要求,算好“三本账”,着力构建以稳增长促发展、强统筹优结构、惠民生增福祉的工作格局,全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做实“促发展账”,激发经济活力新动能。紧扣“先进工业强县”战略,重点围绕6条产业链、8个产业园区,精准施策推动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在财源建设方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联动”的税源培育机制,用好2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招引新兴重点项目,扶持硅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企业发展成果转化为政府财源收入增长点。在政策工具运用上,抢抓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机遇,全年争取新增专项债资金6.24亿元,重点支持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建设。此外,临沭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整合梳理全省“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69项政策措施清单,通过大数据筛选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政策精准推送、资金直达快享。一季度服务企业38家,完成转贷业务61笔,为企业调整到期贷款7.11亿元,节省贷款成本340万元。
算好“优结构账”,构建财政运行新机制。坚持“开源节流并重、量入为出有度”的理财原则,着力提升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建立“全周期”预算管理体系,将零基预算改革覆盖所有县直部门,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特定目标类业务经费分别较上年压减6.37%、50%,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三保”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财政资源统筹方面,创新机制,树立“大财政”理念,2024年整合盘活县级资金1.04亿元,建立“财政资金池”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2024年将18个重点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试点,2025年一季度累计编报特定目标类绩效目标939个,推动资金使用效益提升20%以上。同时,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用好2025年置换债券额度,通过“借新还旧+展期重组”等方式,持续推动债务化解。
做好“增福祉账”,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始终坚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的刚性约束,确保全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围绕全县30项重点民生实事,切实把“真金白银”花在群众心坎上。在社会保障领域,继续支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优先保障各项困难群众救助。教育文化方面,做好各阶段教育基本保障,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临沭县高级中学、临沂市工业学校南校区建设,新增3000个高中学位、5100个职业教育学位。医疗改善方面,健全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支持临沭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临沭县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中心、临沭县人民医院郑山分院建设,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及救助,加强对孤困儿童及困难残疾群体的基本保障。住房保障方面,紧盯专项债券政策导向,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调节房地产市场,让发展成果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朱文娟 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