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块块碳纤维浸润料经过裁布、贴布、烫芯、卷管等工艺流程后,一根根钓竿随即走下生产线。每天,5000多支钓竿从这里发往全球,企业订单已经排产到7月份。
作为“中国钓具之都”,威海市现有钓具生产及配套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全行业年产值100多亿元,主导产品有钓竿、鱼线轮、导环、仿生饵、鱼线等。目前,威海已建立起涵盖原材料、制造设备、配件、成品等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钓具研发、制造基地。
威海钓具“钓”起百亿元大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持续创新。以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聚焦个性化定制赛道,每年可推出高性能、潮流外观与舒适握持感的十几款新品。“我们根据鱼种、鱼情的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研发的方向。每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5%。”公司总经理苏屹说。
在深耕产品创新的同时,威海钓具产业眼下正掀起一场“智造革命”。在山东汉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正在被改写——从自动上下料、智能搬运到精密缠胶带、精准喷涂,30多道钓竿生产工序实现无人化操作。以缠带机为例,7秒就能完成精密作业,效率是熟练工人的近3倍。“自动化设备做出来的钓竿,品质上能提升20%,在人力成本方面能节省2/3。”公司总经理刘超介绍。
智造变革不仅发生在钓竿车间,钓具的每个组件都在经历智改升级。在威海海元渔具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涂装车间,9台高喷数码打印机的运转中,银白色的高仿真鱼饵与真鱼的外表实现1:1的还原,相比传统手工涂装,大大提升了鱼饵的呈色精度和逼真度。“市场对这种鱼饵的认可度非常高。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50%,我们今年的订单也已经排到了10月份。”公司董事长丛明日说。
作为全球钓具行业综合产能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占据着全球1/8的市场份额,去年出口渔具达到860万支,出口额同比增长18.7%。在另一家大型渔具生产企业——山东环球渔具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出口钓竿800万支,出口额同比增长23.2%。
威海钓具“钓”起百亿元大产业的另一关键因素正是链全球。目前,威海年产钓竿达4000万支,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全市1000多家钓具生产及配套企业中,有700多家企业将产品卖往全球市场。
在威海钓具企业不断加速全球布局的同时,威海海关实施“一企一策”打通出口动脉,通过智能审单、绿色通道等政策,让产业链与国际航道无缝衔接。“去年,威海市753家钓具企业向30个国家出口了35.4亿元的产品,同比增长16.9%。今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头,出口值达10.6亿元,同比增长21.2%。”威海海关副关长王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