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赋能文旅,文旅助力百业。当前,山东德州正以奋进的姿态,加快建设鲁冀边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体育产业、影视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选择德州,来这里游出兴致、行出愉悦、玩出健康。
日前,记者跟随“儒风水韵德州行”主题采风活动,与20余位文旅领域网络大V一起,围绕“旅、影、艺、技”四大方向采风打卡,打开德州全域旅游新画卷,感受德州旅游发展新成果。
大河上下,讲好“黄河故事”
齐河作为德州市唯一沿黄县,文旅内容不断更新,正在成为德州吸引游客的“超级流量入口”。近日,一段齐河欧乐堡动物王国内“两只袋鼠打架互殴”的短视频火爆网络,浏览量很快破百万次。视频中,游客恰好碰到两只袋鼠打架,它们拳打脚踢,互不相让,饲养员则奋力拉架,这一场景引得游客乐不可支。
5月18日,在齐河欧乐堡动物王国,景区“水陆空”三位一体观览模式让人耳目一新:5公里车行生态展区还原野生动物栖息场景,人行区的高空缆车、漂流船筏与萌宠零距离互动体验,让“亲子游”充满惊喜。这座国际水准的地标景区,以“大种群”、“族群式”模式引入全球160余种近万头珍稀动物,长颈鹿、斑马种群规模居国内前列,馆内的4只大熊猫更是北方少有。游客甚至可以夜宿园区酒店,体验被长颈鹿推窗叫醒的场景。
夜幕降临,全景沉浸式史诗剧《大河上下》在华林大剧院上演。当洪水特效裹挟雷鸣倾泻舞台,大禹率众劈山疏流的场景令观众屏息;低温雾气中,人民子弟兵破冰抢险的“历史温度”触手可及;“数字泥沙”与机械臂的虚实交融,诠释着“人民治黄”的壮阔史诗。“李清照的轻舟与辛弃疾的铁马在光影中交错,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浪漫!”文旅博主@柠檬同学说。
黑陶古玩,感受文化魅力
德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而“德水安澜”和“九达天衢”的历史文化精髓便散落在德州的场馆与古街中。
在德州市博物馆,宋元瓷窑和汉代墓葬的复原展示,呈现出德州人文演进的精彩之处,展厅更是设计了一系列充满互动感和实境体验的环节。馆内现有藏品30795件套,珍贵文物632件套之多。如今,德州市博物馆已成为推介德州、宣传德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运河入鲁,九望德州。”道出了德州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枢纽地位。“日泊千帆,商贾云集”,更是催生了古玩交易的雏形,发展至今,已在收藏界打出“南长沙,北锦州,中间有个大德州”的响亮招牌。在运河畔的德州古玩城,5万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700余家商铺,精美的古玩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古玩交易,已经成为德州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阵地。
同样诉说着历史的,还有德州黑陶。在中国黑陶城博物馆内,一件件古朴与时尚相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黑陶艺术品造型各异、工艺精美,令人目不暇接。20世纪70年代,德州在全国率先让失传数千年的黑陶技艺重新焕发光彩,并与现代技艺结合,使其成为展示中华经典文化的艺术珍品。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亲身感受到黑陶制作的魅力,参与黑陶制作体验活动,并深入了解“有鬲氏之国”的久远历史。
古树新枝,别开生面的桑棉之旅
历史上,黄河曾流经夏津,千百年变迁后,留下大面积故道。因土质沙化,夏津种棉植桑历史悠久。
5月19日,走进齐鲁棉花博物馆,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杰说:“我们每年为省内100多家学校供货,你们大学入学时领的被子、床单,也许就是我们生产的。”夏津素有“银夏津”之美誉,纺纱规模300万锭,约占山东省的十分之一,也诞生了众多纺织产业集群企业,鑫瑞娜家纺是其中龙头。”
夏津黄河故道古桑群,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夏津桑黄种植基地,科研人员通过云平台对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类数据实时监控。作为国内最大的桑黄生态种植园,年种植桑黄达到500万菌棒,实现年产桑黄子实体100吨。在古桑产业研究院内,网络大V们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桑之旅”。从古桑博物馆的厚重历史,到现代化加工车间的创新工艺,完整展现了桑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在杏坞园1500年树龄“椹树王”前,旅游博主@御见德州用相机记录下古树新枝;网络达人跟随当地果农亲身体验传统打桑,品尝时令桑椹;在齐鲁棉花博物馆“纺织工艺展示区”,VR技术更让体验者“穿越”至明清棉坊,体验古早的纺车织布……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德影城等景点,形成“桑、影共舞”的文旅矩阵。如今的夏津,构建起“桑棉种植—产品研发—文化体验—康养旅游”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