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济南市历城区华山第三小学,学生们正专注地用植物标本制作自然笔记。在这节名为“夏日·华山探秘”的课堂上,指导学生的不仅有学校的教师,还有热心参与的家长志愿者和经验丰富的社区导游。这种打破传统围墙的课堂场景,正是该校“华彩3×3”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生动体现。
华山第三小学通过构建“华彩3×3”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成功破解了传统协同育人中的诸多难题,为新时代教育生态的重构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单兵作战”到“三位一体”
“教育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家庭教育是基石,学校教育是关键,社区教育是延伸。”华山第三小学校长王殿来指出,面对传统校家社合作中存在的“课程薄弱、机制缺失、保障不足、评价泛化”的四大痛点,学校提出了“三圆同心、三方协同、三地融合”的核心教育理念。
据介绍,“三圆同心”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成长为圆心,家庭、学校、社区三方教育主体共同构成的育人同心圆。这一理念不仅横向打通了自然、社会、云端等多元学习场景,更纵向构建了“体验—观察—分析—反馈”的生命教育闭环,确保学生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方协同”的教育生态,则确立了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区支持的平等协作关系。学校打破“学校权威化”的传统模式,与家庭、社区共同建立权责明晰、开放共享的育人共同体。在这一生态中,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社区也不再是教育的边缘地带,而是重要支持者。
“三地融合”的教育场域,更是突破了校园物理边界,将课堂延伸至家庭、社区和社会。学校通过组织“山水之旅”“四季之遇”“知行实践”等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红色研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从“零散活动”到“系统建构”
为了将理念转化为实践,华山第三小学创新性地开发了“共识课程、共知课程、共育课程”三位一体的华彩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实现了学校知识教育、家庭情感教育、社区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更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确保了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
共识课程聚焦教育理念的共识,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学校累计开展专家讲座20余场,覆盖家长超过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家长的育人能力和教育素养。
共知课程整合政策解读、心理健康、德育方法等内容,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家长课程参与率达到92%,许多家长表示,通过共知课程的学习,他们更加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更加懂得了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在共育课程中,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红色研学、科创之旅等活动,累计开发校本课程36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为了确保“华彩3×3”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还构建了“学校管建—年级管转—班级管干”三级育人机制。学校层面成立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心,统筹课程开发、资源整合与评价体系建设;年级层面设立家长委员会分会,创新实施“家长导师制”;班级层面推行“目标导向”活动设计,每学期设定学习、习惯、情感三类目标。
“争章评价”赋能成长新生态
在评价体系上,华山第三小学打破了传统单一化评价模式,构建了“华彩少年争章评价”系统。这一系统涵盖品德、思维、体艺等7大维度28项指标,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实时评价。自实施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提升了27%,家长对评价体系满意度达89%。
“争章评价”系统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成长方向,也让家长和社区更加了解了学生的成长状况。家长们表示,通过参与评价,他们更加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也更加坚定了与学校、社区共同育人的信心。
济南历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科研负责人臧玉宝评价说:“华山第三小学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印证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并非简单的‘1+1+1’,而是通过理念创新、机制重构和资源重组,实现教育效能的指数级增长。”
“华彩3×3”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学生发展方面,形成了“励志勤学,成就华彩人生”的育人特色,学生核心素养测评优秀率提升32%,在市级以上竞赛获奖人次增长45%。家长成长方面,80%的家长深度参与育人实践,亲子关系改善率达78%。学校发展方面,该模式被评为济南市第四届德育品牌,吸引省内外30余所学校前来调研学习。
在社会效应方面,“华彩3×3”模式也持续放大。学校联动派出所、法院等12家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