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沂南,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空气中弥漫着麦子成熟的香甜气息……“夏收时节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来说,抢收麦子成了难题。我们必须发动群众力量,解决实际困难。”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双堠镇一级主任科员王太成表示。上硠村响应号召率先行动,组织起“夏收邻里互助小队”,一场充满温情的夏收互助行动在田间地头悄然展开。
夏收农忙的关键时节,双堠镇积极部署,发动村庄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其中,上硠村的“夏收邻里互助”活动尤为亮眼,成为了全镇践行“敦亲睦邻、守望相助”传统美德的生动缩影。
上硠村的巩大爷是此次互助活动的受益者之一。今年68岁的巩大爷长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膝盖和手肘时常疼痛难忍。看着邻居家的麦子陆续收割完毕,自家地里金黄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巩大爷急得整夜睡不着觉。“眼瞅着麦子熟透了,再不收割就要掉粒减产,我这身体又干不了重活,真是愁人!” 巩大爷说道。
“现在虽然机械收割方便,但村里不少老人的地块面积小、位置又偏僻,收割机根本开不进去,人工收割的话又缺人手。”该村村支书王敬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村里年轻力壮的村民成立了‘夏收邻里互助小队’,优先帮助像巩大爷这样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抢收麦子。”
“夏收邻里互助小队”成员王红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刚把自家麦子收拾妥当,就主动报名加入了互助队伍。“都是一个村的邻居,看到巩大爷他们有困难,我肯定得搭把手。大家互帮互助,这夏收的活儿干得又快又开心!”王红笑着说。和王红一起的还有张文艳,她也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两人赶到巩大爷家的麦田后,迅速投入到抢收工作中,她们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很快就完成了小麦收割。
在岸堤镇黄泥沟村,随着隆隆作响的收割机声,金灿灿、沉甸甸的麦粒被装袋装车,村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俺村里谁家年纪大、缺劳动力,我忙完就去给帮忙。”黄泥沟村网格员董富美说,她既是村里的网格员,也是村里的志愿者,这几天割完自家的小麦后,她一直不停歇地到别人家地头帮忙收割。
“前几天下雨,差点把我着急坏了,我这腿脚不方便、干着急,多亏了俺村里张利清带着志愿者们,给俺家把麦子堆起来。”黄泥沟村82岁的董安友感激地说道。前几年董安友腿部动了手术,今年才刚刚恢复到能够生活自理,志愿者们得知他家情况,第一时间组织村里的志愿者、网格员成立小分队,深入他家田间提供“收割-运输-晾晒”全流程服务,因为他们身着红马甲,村里就给他们起了个称呼叫“红色小麦队”。
“我都是先把村里这种需要帮助的农户家里收割完,再回家收割自己的,因为他们种的地块分散、田间路窄,收割机无法进地,收割全靠人工,他们自己收割不了,看着别人家忙着收割,心里就特别着急,所以我们就先把他们的收割完成,再回家收割自己家里的。”志愿者张利青一边挥着镰刀收割一边说着。“都是这么多年的邻居,谁家还没有个救急的事,只要大家需要,我们就有求必应,先帮助他们,再处理自己家里的事情。”
截至目前,岸堤镇已完成麦田收割。这场夏收邻里互助活动,不仅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更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在岸堤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张萍 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