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抓村促片”激活产业富民新动能-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6/30 17:23:58
来源:邹城市委宣传部

山东邹城:“抓村促片”激活产业富民新动能

字体:

  在邹城市张庄镇魏庄村,作为张庄镇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济宁市财政局派驻邹城市张庄镇魏庄村第一书记沈忠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跨村联建指导员。“我们的第一书记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村,好几个村都相互协调、沟通、信息共享,互相之间以强带弱,一块带动发展。”他这样描述他的新职责。

  魏庄村凭借反季节蔬菜种植,年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然而邻近的东北洼村、立石山村等5个村却发展滞后。面对“只能种一季地瓜或者花生”的困境,济宁市城管局执法支队渣土大队副大队长、驻张庄镇立石山村第一书记董龙佩坦言:“村民的收入少,三分之二的人都外出打工。”

  2024年,沈忠推动魏庄村与5个村成立“共富公司”,开展产业联营。在魏庄村带动下,立石山村率先发展起甘薯种苗培育。“通过联建,我们一起购买种苗,降低了种植成本,技术得到保障、销路也能扩宽了!”董龙佩算了一笔账,“6个大棚预计今年能够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到15万。”沈忠补充道:“立石山村和魏庄北山村的大棚,都和魏庄村大棚建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产业化了,统一进行规划和发展。”目前,魏庄村与周边5个村联手,跨村连片,香椿育苗、甘薯育苗、金蝉养殖等多个特色产业开花。

  魏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常龙描绘了更宏大的蓝图:“成立片区以后,我们规划了南北3400米、东西1800米的十字架的种植规划,横跨我们6个行政村。我们以强带弱的方式,整合各村的优势资源和闲置资源,以托管、技术、销售为带动,进行特色种植。预计今年能为各村村集体增收20%以上。”

  这正是邹城市推动“就村抓村”向“抓村促片”转变的生动实践。邹城市按照“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帮扶要求,在每个片区确定1个中心帮扶村,第一书记担任本片区跨村联建指导员,先后成立14个片区党委,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202名第一书记跨村担任联建指导员,推动帮扶村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动,为产业富民注入新动能。

  按照“抓村促片”的发展模式,去年,香城镇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邹城市委组织部派驻香城镇苗马村第一书记葛新,作为跨村联建指导员,联合周边5个行政村,建立苗马片区党委,跨村流转8500亩土地,将细碎化“小田”化零为整,变成成方连片的大块田。“小田变大田以后,经营成本每亩地能比老百姓自己种节约200-300元,产出的粮食质量好,还能高10%左右的收益。”香城镇苗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强胜介绍道。

  苗马片区党委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划分出粮食种植区、蔬菜种植区、林果种植区、良种繁育区、经济作物种植区,实现精细化发展。葛新解释:“根据土地的性质和其他的一些实际情况,划分了这五大片区,每个村种什么就明确了。他们是以土地形式入股的,折算成一定的比例(每年)进行分红。”

  同时,依托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共富公司,采用统一采购、种植、管理、销售、核算的“五统一”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香城镇三联村党支部委员周后峰表示:“合成一大块地,种植成本比老百姓自己种要降很多,效益也很好。咱给(老百姓)800块钱一亩,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在合作社盈利的基础上,拿出来50%的利润,再分给老百姓。”苗马片区预计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能够可达500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邹城市共完成跨村土地流转3.8万余亩,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的村庄达到396个。

  “第一书记的作用,其实更多的是联络和纽带的作用。”葛新道出关键,“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把这几个村更好的凝聚起来,让他们有一个发展的载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把这个村发展好。”

  济宁市派邹城工作队牵头负责人、济宁市机构编制效能评估中心(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华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第一书记桥梁纽带作用,在片区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动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第一书记力量。”(冯宝利 时光 丁雨婷)

【纠错】 【责任编辑:秦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