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文化站里,孩子们跟着绘画老师专心地进行创作。“孩子不再整天玩手机了,政府真把我们点的文化课送到了家门口!”大柳东村村民杜玉芳高兴地说。
这是宁津县创新推行“群众点单+政府送单”文化服务机制的一幕缩影。
需求收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针对基层文化供给“供需错位”问题,宁津县通过精准对接需求、高效配置资源、优化服务闭环三项举措,着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每月月初,各村党群服务中心都会召开“群众点单会”,让村民畅谈文化需求,小到孩子想学舞蹈,大到村庄要办文艺汇演,都被一一记录在动态更新的“需求清单”上。
今年以来,全县各村庄(社区)已累计召开点单会500余场,收集文化需求2000余项。同时,推行“双线融合”拓宽点单渠道:线下设置“需求留言板”,线上通过公众号开通“点单入口”。
资源整合,从“单兵作战”到“团体作战”
在宁津县保店镇方庄村,留守妇女张俊英通过参加剪纸培训项目,如今靠手艺月增收千余元,她笑着感慨:“守着家、剪着花,日子更有奔头了!”
张俊英正是宁津县“优质文化资源下基层”惠民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宁津县文旅局整合非遗、图书、书法培训等专业团队,推行“点单式”精准服务,为妇女开剪纸班、为少年设非遗课、为适龄青年及家人演移风易俗快书,并将剪纸等非遗资源深度融入文旅链条。如今,保店镇“非遗传承·山东手造”剪纸培训项目已免费培训留守妇女、残疾人1500余人次,学员人均增收超1万元。2025年以来,宁津县累计开展文化服务800余场,惠及6万多人次,覆盖所有行政村。
闭环管理,从“单向输送”到“双向奔赴”
“以前送戏下乡,演啥看啥,有些戏虽然好,但太长!现在演完能提意见,这新排的《彩礼风波》多热闹!”宁津县杜集镇段庄村民李俊兰的感慨,道出了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到“双向奔赴”的转变。
宁津县文旅局构建“点单—接单—派单—评单—优化”闭环服务机制,每场活动后接受群众点评,宁津县文旅局分析数据后淘汰不受欢迎的项目,根据群众反馈将“长篇戏曲”调整为精悍的“小戏小剧”,创作《移风易俗谱新篇》等微作品并开展巡演,提高了文化惠民服务质量。
“文化惠民要让群众当主角。”宁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海东表示,“过去是‘给你演啥你看啥’,现在是‘你要看啥我演啥’。”(刘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