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起步区黄河大道南侧,一座外观造型如同几个红白色消防箱体堆砌而成的建筑物,视觉冲击感强烈,安全感拉满。据悉,该项目为起步区应急消防一体化救援站,计划今年10月底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全省体量最大的中心消防救援站,与4个街道应急联防站一同构建起“专常群兼备”的应急消防救援体系,赋能起步区安全韧性新城建设。
一体化救援能力覆盖全区
起步区应急消防一体化救援站是起步区建设的首个专业消防站,选址位于大桥组团北侧,靠近崔寨组团,同时毗邻黄河大道、石济客专等交通要道,投入使用后可快速到达大桥、崔寨两个建设发展较快的组团,同时通过快速路、高速路高效覆盖孙耿、太平组团,有效缩短火情处置时间。
“相比其他区县老消防站,起步区消防站不用在狭小空间修修改改,从建设上就融入了最新理念。”起步区消防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6月27日,记者走进消防站内部看到,主建筑整体采用“口”字形建筑布局。建筑西侧为特勤消防站功能区,共建设12个消防车库,北侧地下为面积约3000平方米综合应急物资库,南侧东侧则为综合办公区域。各个功能模块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围合布局相互联系。
应急与消防功能模块共建、共用,可实现信息共享,是这座应急消防一体化救援站的一大亮点。记者在北侧地下二层看到,应急物资库层高达6米,出入口可满足中小型货车通过。“这意味着未来我们通过与应急部门联动,通过警情共享,实现应急物资早准备、快到场。”该负责人介绍,该站投用后计划配备40—60名消防员、10辆以上消防车,能实现“地下有物资库、地上有指挥部、外围有训练场”的全链条功能。
联防站可处置95%以上火情
应急消防一体化救援站的作用类似于“大脑”,需依托街道应急联防救援站“末梢”的灵敏触角。2024年底,起步区直管区4个街道便已实现应急联防救援站全覆盖。
在崔寨应急联防救援站记者看到,门口停放着2辆水炮车,1辆巡逻车,3辆车大小各异。“有了这3辆车,不管是新建的社区还是村里的窄路小巷,最多10分钟就能到达火情现场。”崔寨街道应急联防救援站党支部副书记王佃兴介绍,联防站共有6名应急救援人员,并配备一名专业消防员联系指导。
防火服、灭火器、氧气面罩……联防站装备库内,常用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一应俱全。“我们作为离群众最近的救援力量,能够最快响应,这些装备足够开展火情早期处置,能够扑灭小规模着火。”王佃兴说。
走进孙耿街道应急联防救援站,一块白板上写着当月出警记录。孙耿街道应急联防救援站工作人员刘肖介绍,自去年11月建站到现在,该站处理的火情达1000多起,其中初期处置无需消防站出警的占比超过95%。
探访中记者了解到,各联防站均按照同一标准建设,在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同时,每月到企业、社区等地进行消防演练和宣传讲座,提升辖区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
“随着产业、人口加速集聚,起步区正加快构建由消防站开展专业救援,由联防站‘救早灭小’的‘专常群兼备’的应急救援体系。”起步区社会治理部应急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起步区将通过建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用智慧化手段更好地赋能韧性城市建设。(记者 王雅雯 胡沥中 刘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