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开发区钢管产业向绿向新发展-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08 11:41:43
来源:大众日报

聊城开发区钢管产业向绿向新发展

字体:

  行走在聊城开发区东环路上,一辆辆满载圆钢和钢管的重卡川流不息,将原料送往各大货场、钢管市场和生产企业,又载着成品钢管运往全国各地。

  从30多年前“不生产一寸钢管”,到蝶变为全国钢管型号最全、规模最大、销售辐射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钢管市场,如今,聊城开发区各类钢管贸易企业已发展到4600余家,钢管年产量高达500多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年交易量达1000万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钢管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之一,形成了龙头示范引领、产业集链成势的良好发展态势。聊城市也凭借“买全国,卖全球”的经营模式,赢得了“钢管之都、管通天下”的美誉。

  在这片热土上,企业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山东中正钢管制造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厂房即将封顶,设备正在定制中,预计明年6月正式投产,建设面积和产能将是老厂区的两倍。”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言语间满是期待。自2006年建厂至今,中正钢管历经多次提档升级。去年,企业投资5亿元启动年产10万吨的高效耐腐蚀双金属复合管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液胀成形工艺,以循环使用的工业水作为胀形介质,基本实现零排放,不仅生产过程绿色环保,成本也大幅降低。以304双金属复合管为例,其价格比传统304钢管便宜0.966万元/吨,成本降低56.8%。

  “普通碳钢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低温下会变得像饼干一样酥脆,而我们研发生产的耐高温和耐低温的合金钢管,可适用于600摄氏度至零下20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山东大洋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光说。在追求产品技术突破的同时,大洋钢管还在运输环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今年3月,大洋钢管投资购置新能源卡车,单位运输碳排放一举减少40%以上。

  然而,在成绩的背后,聊城开发区钢管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瓶颈。“一吨钢管的利润不如一吨大白菜!一些大型钢厂向下游延伸布局钢管产业,我们本地没有大型钢厂,缺乏原料和运输优势的钢管加工企业劣势凸显,一吨钢管利润只有一百元甚至几十元。”聊城大金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智认为,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是破解困局的关键。走进大金钢管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根根光亮的钢管整齐排列,这些钢管将被加工成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配件、医疗器械配件等产品。“我们生产的钢管有三分之一用来自加工,产生的附加值是普通钢管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钢管产业的蓬勃发展,既得益于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也离不开政府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与精准服务。“我们组织工作人员与钢管企业深度对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引导企业走优质中小企业发展之路,已培育省级以上优质中小企业30余家。”聊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袁文博表示。

  近年来,聊城开发区制定出台钢管产业专项扶持政策,重点引导20家钢管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数改智转”,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优化提升热处理、在线检测、无损探伤等先进制造工艺,探索建立“无人车间”、“黑灯工厂”,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政府协助指导企业获得上级奖补资金近500万元。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