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甸柳街道以“同心同步同源”为核心理念积聚“家”力量,全面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使优良家风可触可感、入脑入心,推动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生态”,成为基层治理的“暖心力量”。
同心共育,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甸柳新村街道着力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拓宽共育路径。
家庭全员参与,让教育动能更全面。针对部分家庭成员教育责任失衡问题,街道联合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开展父职教育体验活动,帮助家庭成员尤其是父亲在实践中增强育儿参与感,目前已举办活动11场,惠及300余户家庭。
幼小协同赋能,让共育更加科学。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打造“云朵乐园”,开展“小脚丫丈量大世界”研学活动,通过老党员进校园、红领巾讲解员进陈叶翠事迹实景教育基地及退役军人服务站,在讲述楷模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目前组织活动120余场。
共筑儿童友好,让成长更有温度。联合中建八局二公司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嵌入创意斑马线、节水教育实践基地等10余处儿童友好“微改造”。成立“甸柳童盟”儿童议事会,孩子以“社区小主人”身份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30余条,让童声转化为社区治理金点子。
同步发力,织密家风传承服务网
甸柳新村街道全力打造家风清正、民生无忧、就业稳定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以“小家”和促“大家”睦。
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正社风。将廉洁教育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组织开展“家风警示教育”“清廉家庭推选”等活动20余场。发挥“温馨化事”品牌作用,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联动12345热线开展常态化诉求和舆情数据研判分析,通过“妇联+”多元调解模式,有效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实现源头治理。
以“养老+育小”服务托起幸福家。成立济南市首家街道级“银发康养”互助产业联盟,开通“拨一拨就灵”为老服务专线,推出医养康育疏5大类、150余项养老服务清单,年服务近2.3万人次。围绕0-3岁婴幼儿照护难题,打造“家门口”嵌入式柳悠芽托育园,开设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服务,让家长托得安心、放心。
以“一刻钟就业”点亮万家灯火。开发“一刻钟就业圈”平台,建立就业“需求摸排—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全链条服务体系,帮助辖区9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填补20余家用人单位岗位空缺。提供垃圾分类督桶员、交通文明岗等适老化就业岗位37个,帮助困难家庭稳定增收。
同源滋养,培育千家万户好家风
甸柳新村街道坚持文化浸润人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好家风“活”起来、“传”下去。
厚植“家文化”,让榜样可学可感。街道聚焦“家文化”,打造1.0版本熟人社区到4.0版本家人社区,百姓共享“乐居甸柳”。先后涌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陈叶翠、“中国好人”宁波、“红色宣讲员”王汝然等一批先进典型,让“家”力量具象化。
沉浸式教学,让教育入脑入心。开设“小班化、沉浸式”柳韵智读会,童心碰撞传统文化,亲子共话家庭家教家风等活动200余场。在泉城书房设立“家风图书角”供居民免费借阅,营造“读家风、学家风、传家风”的浓厚氛围。
传统节日为媒,让传承有声有色。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写家训、贴春联”“中秋家风故事会”等活动60余场,以节庆为媒介,加强特殊家庭帮扶,建立“亲情陪伴”长效机制,推动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下一步,甸柳街道将继续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让家风建设从口头传变为实践行,凝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合力,让更多家庭成为文明建设塑造者,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源源不断“家”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