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小森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印刷设备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这标志着德州市在以标准赋能智能制造、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方面又迈出坚实的步伐。
今年6月,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在德州围绕“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她认为,德州市在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和全域标准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标准化创新发展对地区与产业意义重大,标准化创新发展指数能衡量标准化创新水平。近年来,德州市强化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完善标准化政策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2024年10月,市政府出台了《德州市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全市已逐步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域标准化不断深入推进。
企业跑出标准引领“加速度”
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恒力电机,是一家始建于1966年的老牌企业,企业通过标准引领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该企业通过构建三大标准体系(35个子体系、368项标准),实现100%标准实施率,使新产品开发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1至2个月,设计一次成功率提升至99.8%;主持、参与制定2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舰船用高速电机转速达8万转/分钟,是普通电机转速的27倍。标准化推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从43.5%增至64.5%,零部件供货周期缩短5天,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等60余项荣誉。
德州市把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主体参与标准化的热情,作为释放标准化创新发展新动能关键举措。坚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不断完善标准化主体梯次培育体系,深入挖掘标准化主体中的“成长股”和“潜力股”,一企一策,支持企业深入开展各类标准化项目。
今年以来,德州市纳入梯次培育体系的入库企业有78家,制定帮扶措施320项,开展标准化主体培育专题调研95次,开展标准化专家上门服务35次,标准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一批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脱颖而出。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技术与标准化转化,实现硅材料技术与集成电路工艺同步升级迭代,主导制定半导体材料领域国家标准3项,进一步提升了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用硅材料的技术指标,有力推动了全市半导体产业迅猛发展。
标准补链强链提升“含绿量”
“2022年我们发布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覆盖安装工艺、材料强度等关键环节,技术指标超越山东省地方标准,成为全国市场‘宁津标杆’。”宁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明介绍,宁津县面对国家标准缺失,主动制定团体规范,主导行业规则,标准优势赋能产品,产品打入20余所高校及广东、甘肃等多地市场。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研发快装式钢结构电梯,解决老旧小区安装难题,年产3000台套,以“制造+服务”新模式助推市场逆势上扬。
“德州标准”补链强链,带来“绿意”盎然。聚焦宁津电梯、武城暖通空调等特色产业,邀请高端机构开展产业链标准研究,破解标准缺失等瓶颈,提升韧性。鼓励企业参与战新产业、循环经济、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制修订,提升“含绿量”。金能集团参制《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标,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参编有色行业首个碳足迹国标。今年以来,德州市有关单位主导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地标共51项,同比增长121%,“德州标准”话语权不断增强。
德州市充分发挥标准化试点项目标杆作用,近年承担完成国家级试点10项、省级试点65项。领域不断拓展,以标准赋能养老、家政服务,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推动《智能审批服务规范》德州市地方标准应用实施,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急救、就业、司法鉴定等标准化试点。深化治理创新,开展城市小区(网格)党建、乡村三级协同治理标准化试点。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食品及相关产品标准化试点(淀粉糖)高分通过,齐河县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入选省2024年高水平标准化基础项目。
“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标准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标准化全域发展,提升标准化创新发展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毕志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