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邹城,一张覆盖城乡的精细网格,正悄然织就服务民生的温暖图景。近年来,邹城市深植“民事不可缓”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网格化为抓手,构建起“全覆盖、全链条、全响应”的三维服务体系,让每个网格成为感知群众冷暖的“神经末梢”,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
今年夏天,凫山街道田庄南区5号楼的宁静被一声争执打破。一楼王女士将楼前公共绿地开辟为私家菜园,施肥打药产生的异味引发邻居强烈不满。物业多次沟通未果,矛盾一度激化。
正在巡查的网格员孙莹闻讯赶来。她没有急于评判是非,而是分头倾听双方诉求:王女士倾诉种菜的乐趣与寄托,邻居则表达对异味困扰的无奈。摸清症结后,孙莹联合物业经理担任“中间人”,反复沟通协调。她既向王女士讲解《物业管理条例》关于公共绿地的规定,也向邻居说明王女士的初衷。最终,孙莹组织志愿者协助王女士清理了菜地,并帮其在阳台搭建了种植架。
“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我们建立了‘网格+矛调’工作闭环机制,确保排查、分流、交办、反馈各环节有章可循。”邹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坦介绍,“2025年以来,全市网格员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500余条,移交镇级综治中心线索167条,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在新井村广场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活动现场,片区民警老李正举着仿真手机模型,向居民揭示最新诈骗手法。“孙大爷,骗子常冒充客服谎称丢件理赔,实际是套取银行卡信息!”一旁的网格员左祥彬及时递上印有“十个凡是”的防骗手册,叮嘱道:“记不住就翻翻看,凡是让转钱,先联系我核实。”
村民赵女士的现场分享引起了共鸣:“前几天我儿媳妇就差点上当!骗子谎称孙子摔伤手术要钱,幸亏先联系了老师才识破!”现场气氛活跃之际,广场一角的文艺队以反诈快板唱响提醒:“陌生来电要警惕,可疑链接别点击……”
“一直以来,我们将孟子‘民事不可缓’思想与‘枫桥经验’相结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邹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强调,“正是这些,推动邹城打造出‘网格为民 邹全服务’的工作品牌,让每个网格成为守护民生的坚实堡垒,确保群众的每份牵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范凯歌 张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