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行万里山河东入大海。
千百年来,这条滋养中华大地的母亲河孕育着中华文明。
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从文明的摇篮变为发展的高地,带着“幸福河”的期许,携着生机与活力一路东行,所过之处皆是发展沃土。
济南深入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做深做实“绿色”生态保护文章和“蓝色”高质量发展文章,写下了带有济南印记的“黄河新篇”。
与大河共奔流,济南的图强之路一路昂扬,展现出了持续向上的奋进身姿。
以绿为底 绘就生态“泉”景
生态保护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济南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推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首要位置,坚持高点定位,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
2024年,济南对217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开展溯源整治,对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全市生态质量保持稳定,濒危物种黄河刀鱼再次现身黄河流域济南境内。
“天蓝”的底色更加鲜亮,全市PM2.5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PM10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
“水清”的成效稳中有进,全市16处城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小清河(济南段)水质改善工作获评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土净”的底线持续守牢,完成212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加大14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力度,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境更好的同时,济南的城区也更“绿”了。
去年,新建公园54处、古树保护园50处、绿道116公里,开放共享绿地130处,打造“一湖一环”环古城绿道6.6公里,泉城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今年还将高质量推进“新增公园绿化活力空间210处”“打造公园健身智慧步道10000米”两项民生实事,持续增加百姓身边绿色场景供给;巩固共建花园建设成果,推动共享绿地卓越提升,全市新增共建花园50处,新开放共享绿地100处;创新实施“转角见景”工程,在城市街边路旁、游园广场、商业街区等公共空间,增设城市创意微景观100处。
如今的济南,听得见泉水叮咚,看得见鱼游浅底,“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可以在这座城市亲身感受。
向高而攀 澎湃发展活力
在“青绿”为底的画卷上,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城市发展形态的鲜明注脚。
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支撑,产业高度决定了城市高度。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济南坐拥41个工业大类和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家底”可谓殷实。随着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济南的产业格局“更上一层楼”。
从2022年起,济南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2024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89.4亿元。去年,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支柱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6.4%、14.6%,较2022年分别提高7.8和5个百分点,成为引领济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分别领先全国、全省1.8、0.5个百分点,在全省16市中排名第二。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济南工业强市的“战法”不断精进。
今年以来,济南以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4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建立了由市级领导同志牵头的产业发展办公室。四大产业发展办公室是由全市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精干力量组成的团队,采取集中办公方式,主要围绕产业顶层设计、项目招引等方面,全力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在5月召开的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上,济南又进一步优化整合产业链,将原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升级为“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软件、现代医药、新能源装备、先进材料、钢铁等关键领域。
产业的筋骨不断强健,济南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也更有力量。
崛起成势 筑就未来之城
将目光投向大河之畔,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加快成形起势。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既是省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又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
新城崛起,规划引领。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拉开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起步区的大幕。目前,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1+4+16+N”的规划体系形成稳定成果,总体已转入实施阶段。规划21处跨黄桥隧,已通车“10桥1隧”,累计开工黄河大道等市政道路292公里,轨道交通7号线率先跨过黄河,内通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形。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山大二院北院区等一批优质公服配套设施陆续启用。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全面开工,鹊华公园年内对外开放,现代化新城已经初具形态。
作为发展的基石,产业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
起步区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3条产业链,正在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方面,比亚迪整车制造项目正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新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助力国家电投打造氢能全场景综合示范应用,起步区制造的“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秦岭站顺利组网发电。接续布局爱旭太阳能电池、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均已实现首片电池组件下线。
高点谋划高效推进,起步区的发展“跑”出了不俗的加速度。
2021-2024年,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跃升至52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3%,4年累计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6%,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省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动力更加强劲。
黄河穿城而过,见证着城市奋进的身姿。迈入“黄河时代”的济南身处广阔发展格局、坐拥巨大发展机遇、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必将乘势而起,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一路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