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项目加速度,幸福日照有温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8/08 15:34:04
来源:日照日报

民生项目加速度,幸福日照有温度

字体:

  在日照,一批民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勾勒出一幅承载城市温度的幸福图景———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日照科技职业学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日照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高新院区)、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康养项目、莲冠食品高端康养预制菜项目……今年以来,日照聚焦民之所盼,教育、医疗、养老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速落地。

  崭新校舍、全新医院、暖心康养、便捷预制菜……这些浸润温度的工程,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更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答卷。记者深入一线探寻,解码这些“幸福工程”如何重塑城市,解读幸福日照的生动实践。

  职教新校起,产教融合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切之一,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备受瞩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与建设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结合起来,聚力打造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新高地。

  职业教育在日照的发展势头,从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中可窥见一斑。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第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现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变量、产业升级的智动力、数字工匠培育的新高地。走进位于东港区涛雒镇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现场,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巍然耸立,令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该项目是省市重点工程,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投资18.8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4.8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室、实验实习用房、图书馆、室内体育用房、宿舍、食堂等房屋建筑工程及道路、管网、运动场等室外配套工程。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项目一期建筑已投入使用,图书馆、专业办学综合体、生产性实训楼、公寓、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形成“教学—实训—生活”三位一体的圈层结构。

  新校区将于今年秋季启用,这不仅意味着学院将形成两校区的办学新格局,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大学”建设,实现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而坐落于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的日照科技职业学院,则是日照市统筹城市和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的又一前瞻布局和创新探索。

  就产业发展而言,五莲县集聚了五征集团、鸿日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企业,浪潮智能终端生产基地等新兴产业也在此布局,该县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对相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建设职业院校的规划逐渐提上日程。

  从政策层面上,2020年,山东出台全国首个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基层探索实践提供了方法遵循。

  在此基础上,日照科技职业学院应时而生。学院是由山东省教育厅和日照市人民政府主管,国有企业控股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五莲县第一所大学。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新生。

  据了解,日照科技职业学院总投资15.8亿元,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一期已建成28万平方米现代化校舍,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0000人。学院首批开设8个专业,建设农业装备、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和汽车技术5个高水平专业群,是填补山东省农业装备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的重要实践。

  此外,学院还携手五征集团、浪潮控股、北京华航唯实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建有35个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精准对接。

  从东港区的产教融合高地到市北经济开发区的职教创新布局,一座座拔节生长的现代化校舍,一个个紧贴产业脉搏的专业设置,无不彰显着日照市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战略的决心与行动力。这些项目的如期建设,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扩容升级,更是“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落子,将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院启用护康健,颐养项目暖桑榆

  看病就医是民生大事。日照市把加强医院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 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今年5月7日,备受瞩目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日照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高新院区)投入使用,这是日照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容提质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日照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高新院区)是市重点民生工程,新院区的启用将为日照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升服务效率,助力健康日照建设。

  康养事业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事业,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和自然资源,日照被众多机构列为康养旅居优选地,康养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康养项目、莒县仁康颐养中心项目、日照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莒县仁康颐养中心项目于2024年12月底开工,计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一座六层养老公寓。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养老床位300张。截至目前,已完成六层内架体搭设。

  位于日照经开区的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康养项目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拟建设含老年大学、养老公寓等设施的康养中心。医院建成后,将形成以医疗康复为特色,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娱乐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康养业态,其创新的医养结合模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及城市化发展进程,导致社会福利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日照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该项目总投资约1.47亿元,主要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 . 1万平方米的养老用房,包括文体活动区、康养诊疗区和老年养护区等。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建成后可新增老年床位500个。

  以上项目的扎实推进,标志着日照市医疗与康养服务能力正稳步提升。这些项目有效优化了区域医疗资源布局,也为康养产业注入新动能。这不仅显著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宜居水平,更夯实了日照打造区域性医养中心的基础。

  智能产线链民生,链动乡村共富路

  衣食住行,民生四需。预制菜行业因其高效便捷与降本增效的双重特性,成为备受瞩目的民生项目。在日照,预制菜行业方兴未艾。

  记者来到位于五莲县城城北工业区的莲冠食品高端康养预制菜项目车间,看到虎皮鱼饼、龙虾饼等预制菜正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新鲜“出炉”。

  据了解,莲冠食品高端康养预制菜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健康蒸煮、高端烘烤、营养调理、药食同源四个系列的高端康养预制菜。

  截至目前,高标准生产车间、智能化冷链云仓等12座各类公辅设施已全部建成并试运行。项目全部采用德国产全自动搅拌机、智能化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通过质控智能化,实时在线精准监测食品酸度、过氧化值等指标,全过程把控食品安全。

  “我们生产的预制菜全程0℃至4℃度保鲜,通过智能化冷链云仓,实现了精准控温保新鲜、无人作业提效率、高密存储降成本、全程溯源守安全。”山东莲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炳友说。

  此外,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黄芪药膳、松茸骨汤等系列产品,打造预制菜绿色康养品牌,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的预制菜生产智慧工厂。

  文冠果又被称为“文官果”,是我国北方特有木本油料作物,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目前,文冠果产业处于规模化提速期,成为推进生态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力量。

  记者来到位于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的华夏文之冠综合产业园建设项目现场,粗加工生产车间、精加工车间、科研楼等建筑正在后期装修中,将于近期投产。

  华夏文之冠综合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产品为文之冠牌文冠油、文冠油凝胶糖果、文冠茶等系列产品,计划引进德国原装进口全套油料加工生产线5条,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加工文冠果实10000吨,产值2亿元,利税3070万元。

  文冠果产业项目具有高产值、高效益特点,用途广泛、附加值高,目前全县文冠果相关种植项目已有2个,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五莲县文冠果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华丽蜕变,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茶产业是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在岚山区巨峰镇的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项目现场,看到了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果。

  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由科创中心和北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组成,是集茶种苗繁育、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商务展销、科技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于2024年7月建成启用。

  其中,科创中心建设抹茶精制灭菌示范线和研磨包装示范线,年可生产抹茶及系列产品300余吨,实现产值1.5亿元;建设绿茶红茶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制示范线,实现从鲜叶、加工、干茶、包装全过程自动化,年生产干茶约30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

  北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内,依托国内首创“多根无性茶苗快繁技术”繁育的茶苗,长势喜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年可繁育种苗2000万株,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基地内还建有北方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已收集栽种茶树品种600余个,选育茶树优良品系6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日照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日照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该项目新建包括智慧健康养老实训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文化旅游体育实训中心、美容化妆实训中心等功能的实训楼3栋及配套设施,并购置相关教学设备设施。建成后每年可完成8000名产业化技术工人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地上主体建设的三栋实训楼,已完成工程量的30%,预计11月逐步投入使用。

  日照的民生图景,远不止于崭新楼宇、新建医院与高效产线。它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本质的实践:以民之所盼为蓝图,将硬投入转化为软实力,让顶层设计扎根于烟火日常。教育扩容提质、医疗资源下沉、康养模式创新、食品科技迭代……每一项“幸福工程”的落地,都在重新定义城市的温度与高度。幸福日照,正从愿景走进街巷烟火。(记者 宋庆艳)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