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扩优提质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配置、育人方式变革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动全市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全面升级。
办学条件再升级 55人以上大班额动态清零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要是建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就近享受优质教育。为此,德州市积极探索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各县市区紧跟城市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盘活做优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开办优质学校分部、老校区改扩建等方式,积极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8月3日,陵城区第一中学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今年2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桩基施工,正在进行基槽开挖。
陵城区第一中学原设计办学能力为108个教学班,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实际班级已达120个,在校生超6000人。“去年,区里规划对一中进行扩建,新建1栋教学楼和1栋宿舍楼。预计明年9月1日前建成投用,可增加学位2000个。”陵城区教体局建设办主任张祖鹏说。
2022年以来,德州市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2所,新增学位11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59.96%、95%,中小学55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
强镇筑基促发展 乡村学校实力实现双提升
乡村学校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突破口。德州市先后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乡村办学条件提升攻坚工程等乡村教育振兴系列工程,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提升。
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教师是关键。为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士气低落、专业发展滞后、城乡教育失衡等难题,德州市深入推进“五个一批”改革,实施教师“走教制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健全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乡村教师成长体系,打造出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去年以来,德州市扎实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持续实施强镇筑基行动,临邑县兴隆镇中学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禹城市辛店镇等6个乡镇入选第四批省级强镇筑基试点名单,德州益海小学等15所学校入选第五批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105个乡镇实施了强镇筑基试点,20个乡镇成为省级强镇筑基试点。
集团化办学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更高需求,德州市推动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向纵深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组建教育联盟,打造发展共同体,以县域内名校、优质资源校为核心,将新建校、薄弱校、乡村学校逐步纳入集团化管理,通过教师交流、共同教研等方式,推动强校带动弱校,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义务教育集团(联盟)188个,涵盖77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100%全覆盖。
高中教育是衡量一个城市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德州市在全市布局搭建十二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体系,打破学段壁垒,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目前,德州市已建立起13个以优质高中为龙头的纵向贯通教育集团,十二年一贯制纵向集团化办学架构已初步搭建形成。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一幅“学有优教、育见未来”的画卷正在德州市徐徐展开。“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市教育局局长王吉峰说。(记者 石秀秀 通讯员 贾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