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启迪心智,亲情陪护温暖童心,心理疏导点亮心灯,助学资金解燃眉急,云辅导课学业攻坚,户外拓展强健体魄……在山东省高唐县,一系列饱含温度的关爱举措,正为困境儿童绘就一幅立体新画卷。
近年来,高唐县民政局探索建立困境儿童精准关爱体系,从单一的儿童重点保障和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转变,建立以儿童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分子,儿童基数为分母的关爱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着力培育儿童关爱志愿服务团队,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社会参与体系。
“一人一策、一策一案”,为心理障碍儿童撑起成长晴空
在高唐,困境儿童小乐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因残疾失去自理能力,爷爷奶奶也已年迈,还需要打工补贴家用。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四岁多的小乐,说话少,不爱搭理人,见到陌生人便哭闹、回避。面临上学、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高唐县民政局积极对接,为小乐提供常态化、专业化、个案化、精准化的心理问题关爱疏导,让孩子在爱与支持中打开心扉,性格慢慢变得开朗,走出了成长困境。
通过“社工团队+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民政工作人员”协同模式,开展全面摸排登记,将351名困境儿童按照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儿童自身状况精准划分为红、橙、蓝、绿四类档案,按照档案风险类别,制定帮扶关爱服务方案,建立“一人一策、一策一案”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精准帮扶、实施定制健康成长服务提供坚实基础。
高唐县民政局联合卫健、教育、社区等多部门力量,横向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关爱儿童网络,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聘请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为284名孤困境儿童、67名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家庭支持、课业辅导、微心愿达成、社交活动等个性化关爱服务活动,全方位开展关爱服务;纵向建立“县、镇(街)、社区(村)”三级响应机制,12个镇(街)儿童督导员全覆盖,村(居)儿童主任742名,负责对孤困儿童的日常走访关爱探视,形成“一月一走访”机制,常态化的组织全县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会,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实现精准帮扶。
“助学扶智、辅导暖心”,为求学之路保驾护航
“要是没这笔助学金,孩子怕是早就辍学了。”说起9岁的小烁,奶奶红了眼眶。小烁母亲改嫁失联,父亲早逝,爷爷奶奶重病缠身,家庭一度陷入绝境。高唐县民政局走访发现后,迅速联动发动各级助学协会,为孩子争取到持续至高中毕业的助学金,彻底解决了求学后顾之忧。
高唐县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按照“一项基础物质”(即基本生活保障)“三项拓展服务”(成长、健康、教育)“三类助学工程”(即“福彩圆梦·孤儿助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时风孤儿助学”)“一个行动”(“云端守护·助梦成长线上辅导”)的“1331”工作思路,构建起民政主导、社会组织统筹、多方协同的困境儿童关爱体系。
在基础保障力度和内容上,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筹衔接,将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儿童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升困境儿童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基本生活保障内容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关爱拓展,构建“物质+服务”多元保障格局,满足了孤困儿童差异化需求。
在保障方式和方法上,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时风孤儿助学”三类助学工程。将社会力量与政府政策有效衔接,围绕教育服务需求,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孤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工作。持续15年对孤儿大学生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筹措助学金500余万元,近两年,资助120余名大学生及硕士顺利入学。启动“云端守护·助梦成长”线上辅导行动,聘请专业的青少年发展专业队伍,为全县困境留守儿童提供专属线上辅导老师,攻克学业难关,孩子们的成绩显著提升,学习主动性与自信心明显增强。同时提供心理陪伴、兴趣培养等服务,把关怀延伸到孩子们的家庭中。
“织密关爱网、拓展认知”,为儿童成长视野拓界增广
“大学的图书馆像城堡一样,模拟法庭里还能当‘小法官’呢!”小彤兴奋地向奶奶描述研学见闻。这个三年级的孩子,通过高唐县民政局组织的“走进高校 点亮梦想”活动,第一次触摸到象牙塔的模样,心中悄悄埋下了“考大学”的种子。
高唐县民政局基于儿童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回应儿童需求,会同检察、司法、教体等部门和单位,围绕法治和预防犯罪教育,推出“法律护航+安全防护+健康关怀+心理疏导”的闭环服务,提供法治微课堂、防溺水演练、健康的生长发育指导、心理团辅释放成长压力等全链条暖心服务。为强化成果转化,实现精神关怀,探索构建“需求收集--资源匹配--精准关怀”精神关爱模式,通过摸排困境儿童,链接匹配资源,针对性地开展研学活动,从高校研学、农耕体验到团队拓展,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帮助孤困儿童拓宽认知边界。近两年组织法治活动5余次、研学活动10余场次,达成孩子微心愿4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