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今年全市卫生健康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任务已完成53家单位检查,协同监管效能显著提升。”山东省聊城市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科科长韩子民介绍。聚焦多头执法、标准不一、长效不足等监管难题,聊城市构建“部门联动、清单管理、机制创新”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有效破除壁垒、精准发力、常态治理,为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防线。
联动破壁
解决多头执法难题
针对卫生健康监管领域广、部门多、易重叠或空白的问题,聊城市强化协同机制,变分散执法为合力共治。
强统筹,破壁垒。建立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医保、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权责分工、议事规则,形成统一调度、信息互通、问题共商的联动框架,从顶层设计上打破部门壁垒,避免“多头指挥”。
抓联动,提效能。以专班为抓手,推动跨部门检查“多项合一”。2025年,多部门联合对全市16家餐饮具消毒单位开展专项整治,立案处罚1家、责令整改4家;联合教育局、畜牧局推进学校卫生、动物诊疗放射卫生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扰企,大幅提升执法效率。
补盲区,防风险。紧盯互联网诊疗、线上售药等新业态风险,联合网信、公安等6部门出台专项监管方案,构建“数据共享+联合执法”新模式。通过平台实时监测线上医疗服务行为,推动新业态监管由被动处置转向主动防控、无缝覆盖。
清单赋能
推动监管精准有序
为解决流程模糊、标准不一等痛点,聊城市以清单明责、标准固本、分类施策,实现精准有序监管。
清单“亮”权责。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梳理监管事项,形成涵盖卫生健康领域服务内容的综合监管职责清单,逐一明确各事项的责任主体、流程规范、办结时限。从“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三个维度厘清部门权责,避免“监管真空”“重复监管”。
标准“优”执行。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模式,2024年严格按照清单明确的检查标准、程序开展执法,完成国家双随机任务912件,完成率、完结率均100%,执法效能居全省首位,让清单执法、标准检查成为常态。目前,2025年全市1122件卫生监督双随机任务已完成612件。
风险“控”导向。针对不同监管对象特点细化措施,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11类从业单位实行ABCD四级风险动态管理,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监管全覆盖;创新餐饮具消毒单位量化评分机制,公示评级结果和举报渠道,倒逼行业自律;建立监管对象信用档案,将处罚信息嵌入社会信用体系,落实“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织密“风险预警-量化评估-信用约束”的精准监管网。
机制创新
激活长效治理动能
着眼构建可持续长效机制,聊城市探索“闭环管理-技术赋能-法治兜底”模式,提升监管韧性与效能。
闭环管理“强链条”。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整合优化事前审批、事中检查、事后处罚全链条事项,在全域推广东昌府区试点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经验,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完成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机构合并,推动“执法+疾控”深度融合,同步扩充执法队伍、提升专业能力,从体制根源破除监管与技术支撑壁垒。
智慧赋能“加速度”。开发应用卫生监督移动执法系统,推行非现场电子取证,大幅缩短执法周期;打造“蓝盾行动”执法品牌,在省级部署基础上,新增生活饮用水、餐饮具消毒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通过“线上监测+线下攻坚”,推动重点领域案件查处量同比提升32%,实现监管效能倍增。
法治筑基“固根本”。针对新兴领域监管空白,坚持立法先行。聚焦群众关切的现制现售饮用水等新业态,推动《聊城市现制现售饮用水监督管理条例》纳入2025年人大立法调研计划,以填补法律空白,为新兴行业监管提供明确依据,确保创新机制行稳致远,法治“压舱石”作用凸显。(金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