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成文旅“顶流” 文脉“活”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8/15 15:12:54
来源:山东省文旅厅

山东:博物馆成文旅“顶流” 文脉“活”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字体:

  从省会济南到县城青州,博物馆不再是安静的“配角”,而已成为吸引游客、带动消费的“顶流”目的地。在近日收官的“畅游齐鲁 乐GO山东‘镜头里的山东之夏’”宣传推广活动中,这一现象贯穿全程。

  这股强劲的“文博热”背后,是山东作为文博资源大省,在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方面的系统性探索与成功实践。

  从“去看展”到“去打卡”:博物馆成为核心吸引物

  “今年暑假以来,山东博物馆40天共接纳观众66.67万人,平均每天16667人。”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透露的这组数据,是山东“文博热”的生动缩影。

  这种热度并非孤例。在青州,作为中国首个县级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凭借“青州微笑”佛造像等珍贵馆藏,成为游客争相探访的文化地标。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通过互动体验和精美文创,变身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会客厅”和文旅融合的示范标杆。

  据了解,截至2024年,山东省备案博物馆达839家,其博物馆总数量、一二三级馆数量等六个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首位。雄厚的资源基础,为博物馆成为“顶流”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被动看”到“主动体验”:创新让文脉可感可知

  游客纷至沓来的背后,是山东各级博物馆在运营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它们不再满足于文物的静态陈列,而是通过创新手段,让历史文脉变得可感、可知、可互动。

  山东博物馆通过“学术立馆战略和科技赋能,重构‘博物’体验”;青州博物馆则着力打造“文化纳凉”特色品牌,将龙兴寺造像的“东方美学”转化为游客可感知的“心灵清凉”;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则致力于让陶瓷琉璃文化通过体验区等形式,真正“走进游客生活”。

  “让文物活起来”,是三位博物馆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提到的核心理念。从推出“考古盲盒”等爆款文创,到举办高水平临展和社教活动,山东的博物馆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打破与公众的“次元壁”,成功吸引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客群。

  从“一个馆”到“一座城”:文博资源赋能城市发展

  “博物馆热”的效应已远远溢出展馆的围墙,成为赋能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先约博物馆,再规划城市行程”,已成为许多游客到访山东的“标准操作”。一个热门的博物馆,往往能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一系列消费,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旅消费生态圈。

  这种“文博+”模式,体现了山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清晰路径。通过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山东不仅提升了“好客山东”品牌的文化内涵,更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协同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范文成)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