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电生理团队为一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成功实施了济南市市级医院首例FARAPULSE系列脉冲电场消融手术(PFA)结合心腔内超声消融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手术。
患者63岁,女性,2年前因发作性心悸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近1月心悸发作频繁,影响正常生活。心内二病区为该患者进行了详尽和全面的专科检查,明确为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建议手术。患者术前表达自己对疼痛不能耐受,并希望手术能够根除房颤发作。根据患者的要求,电生理团队术前进行充分病例讨论,决定为病人实施脉冲电场消融手术(PFA)。
脉冲导管两种形态在体外展示:网篮、花瓣两种形态消融实现心肌细胞更充分的电穿孔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脉冲电场消融的优势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中国房颤中心数据库统计,我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为1.6%,估算患病人数达200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患病人数仍将继续增加。房颤除了导致心悸、头晕等不适外,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甚至猝死,其较高的患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目前脉冲电场消融(PFA)作为一种新型心脏消融模式已成为治疗房颤重要手段,脉冲电场可选择性地损伤心肌,而保留血管、神经及心脏周围组织,如肺、食管、膈神经等,避免由周围其他组织损伤导致的并发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手术效率。
心腔内超声ICE能够直接显示心脏结构, 有助于了解心脏内各部位之间的解剖关系, 现已逐渐推广应用于指导各种心脏介入手术、监测术中相关并发症,是各种心脏介入手术中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ICE指导房间隔穿刺,能够保证良好的导管操作轴向,并且实时监测导管贴靠,继而可能提升手术成功率。在ICE指导下,可对导管贴靠肺静脉的程度进行评估,保障导管和组织的贴靠在有效的范围内,有效的贴靠可减少术后无症状性脑梗的发生率。因此,ICE引导下PFA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SCL发生率,切实保障PF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房颤一种新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