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沂蒙山区,层峦叠嶂间透着沁人的绿意。在莒县店子集街道于家石河村外的山坳里,一处现代化禽业基地悄然矗立——这里藏着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家禽种质资源基因活体库,3万只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种鸡在此繁衍生息。而培育出“东禽1号麻鸡”等国家级新品种的山东纪华家禽育种股份有限公司,正从这片沃土出发,稳步迈向全国家禽育种产业的前沿阵地。
走进公司生产区,现代化鸡舍内暖意融融,自动化设备精准运转,数以万计的良种鸡在恒温定湿的“舒适区”里安然生活。50岁的饲养员张重华穿梭其间,悉心照料着基因库里的3万只祖代种鸡。“每个品种的鸡,饲养标准都得精准拿捏,一丝一毫不能马虎。”山东纪华家禽育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纪华的话语里,藏着对育种事业的极致追求。
回溯征程,自2003年起,赵纪华便执着地踏上了筹建家禽活体基因库的道路,至今已投入2亿元。如今,这座“基因宝库”里,静静栖息着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22个优质肉鸡品种(系)——既有花费2800万元从澳大利亚买断知识产权的隐性白羽鸡,也有芦花鸡、琅琊鸡、莒州黑鸡等我国珍贵的地方品种,每一份种质资源都承载着守护种业根基的使命。
“对民营企业而言,维持这样的基因库绝非易事,每年单是运营投入就得上千万元。”谈及过往的艰辛,赵纪华不禁感慨。曾经,我国商品鸡市场长期被白羽鸡主导,祖代种鸡完全依赖进口,虽饲养周期短、料肉转化率高,口感却差强人意;而深受百姓青睐的黄羽鸡(本地鸡),虽肉质鲜美,却因生长慢、饲料利用率低,难以规模化商用。
为改写这一局面,赵纪华带领团队锚定琅琊鸡这一地方良种,运用杂交合成、基因导入、品系选育等前沿技术,开启了长达数年的育种攻坚。功夫不负有心人,兼具优良生产性能、市场青睐的肉质与体型,且高效节粮的“东禽1号麻鸡”配套系终于诞生,2013年推向市场即获广泛认可,2022年更通过国家审定,成为山东省首个由企业主导培育的优质黄羽肉鸡新品种。
十余年来,“东禽1号麻鸡”书写了亮眼答卷: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1050万套、商品鸡苗15亿只,节约粮食达13万吨。公司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大批农民通过养殖增收致富,让“好品种”真正结出“致富果”。
科技创新,始终是纪华育种持续领跑的核心密码。依托山东省优质鸡品种资源活体基因库,公司既守护着珍贵原种鸡,又引进全球稀缺的隐性白羽肉鸡品种开展杂交选育。自2013年起,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深度联合攻关,一个个育种技术难题被攻克;由家禽育种学专家、疫病防控专家和骨干育种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搭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纪华优质鸡育种中心”“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工作基地”等产学研平台,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技术突破的细节里,藏着“东禽1号麻鸡”的“过人之处”:通过巧妙的基因组合,保留琅琊鸡75%血统,既延续了性成熟早、肉质鲜美的优势,又将生长周期从原本的半年甚至一年,大幅缩短至60—70天,口感却与正宗土鸡相差无几;借助三系配套技术(a系琅琊鸡、d系矮小节粮系、e系大隐性白),实现了种母鸡节粮高产、后代生长快且抗病强的“全能表现”。
如今,赵纪华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直播间里的“育种主播”。为拓宽销路,他亲自上阵直播带货,去年网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单日直播最长达12小时,常常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经营模式再变,新品种培育的初心不能变。”他坦言,目前公司还有三四个新品种在研,其中莒州黑鸡已临近申报阶段,未来可期。
从创业初期的艰难探索到如今成为行业领军者,山东纪华家禽育种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立企”为信念,凭借持续的创新投入、完善的产业模式和政府的鼎力支持,在山东家禽育种产业链上树起了响当当的优质品牌。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向着培育更多高档特优型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的目标奋进,为全省乃至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贡献更坚实的“山东力量”。(王霞 惠雪烨 辛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