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政府公物仓以制度创新为闸、智慧管理为渠,全面打通“蓄水—放水—活水”国有资产管理全链条。自2023年12月试运行以来,截至2025年6月底,政府公物仓累计归集资产7万余件,盘活资产总值达2.2亿元,交出了一份资产盘活增效的亮眼答卷。
广开“蓄水”之源,筑牢资产归集根基。出台《菏泽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将闲置、超标配置及临时机构资产全部纳入公物仓管理,严把资产入口关;建成总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智慧实体仓,配备物联网系统实时追踪资产动态,推行“统一管理、调配、维护、回收、处置、收益”全周期管控;创新构建“1+N+6”模式(1个实体仓+N个虚拟仓+6项统一标准),打造执法仓、部门托管仓等虚拟分仓,绘制全域“资产数字地图”,实现资产可视化归集。目前公物仓资产归集已覆盖32%市直单位,同时方舱医院6万余件闲置资产“颗粒归仓”,资产池持续扩容增效。
畅通“放水”之渠,激活共享流转动能。依托“借管还一体化”物联网平台,高效借用资产4780件,节约资金1061.96万元;闲置设备“二次上岗”成效显著——2800台设备调剂高校教学、价值306.74万元,68台设备捐赠乡村支援振兴、价值27.92万元;严控增量支出,推行“公物仓优先”机制,要求单位采购前必先查仓,2024年台式电脑实际采购量较预算压减超80%。创新资产电子标签管理,通过“山东通”推送至使用人,实现“人人管物、物物有人管”,资产周转效率显著提升。
深挖“活水”之效,释放资产增值潜力。创新资产处置路径,打造资产统一处置平台,将分散拍卖转为“打包评估、集中交易”,3家单位的10辆公车处置收益已足额缴库。拓展“公物仓+”外延,推动罚没资产、房产使用权入仓,拟将闲置办公房交专业公司运营,激活长期“沉睡”资源。服务大局能力凸显,统筹支撑县级法检系统财物统管改革与“全国一张网”部署,保障政法工作高效运转。依托政府公物仓,累计调拨闲置资产6万余件、价值2亿余元,受益行政事业单位、国企100余家,使闲置资产重焕生机。
政府公物仓的建设运营,为菏泽市国有资产管理注入了强劲活力。通过构建“蓄水—放水—活水”的全链条管理机制,不仅让闲置的办公设备、家具等公物“动”起来“活”起来,更让“物尽其用、循环共享”的运营理念深度融入资产管理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国有资产管理服务效能。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和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需求升级,公物仓的服务边界与效能潜力仍有广阔的挖掘空间。
深化“滴灌式”改革,精耕资产盘活“试验田”。未来,菏泽市将以“精准滴灌”理念深耕资产管理改革:持续升级管理机制,固化“过紧日子”经验;推动市、县、国企三级公物仓联动,实现资产全口径覆盖;强化预算与公物仓数据互联,以智能化提升资产周转效率。
坚持“育苗式”创新,厚植集约共享“新沃土”。同步推进“三仓合一”改革试点建设,通过整合公物仓、罚没仓等资源,构建“集约管理、共享调配、高效处置”新体系:建立登记、存储、处置全流程标准化体系,打破资源壁垒;搭建物联网智能监管平台,实现资产全周期可溯可控;完善财政保障与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制度—技术—保障”三位一体模式,为全省输出可复制的菏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