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锚定经略海洋、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东营市接续实施两轮海洋强市建设行动。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向大海要食物,东营市“种”“养”“链”模式,打开现代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新路径。培育形成双百亿级特色水产品产业集群,水产苗种繁育能力突破500亿单位,建成全国重要的南美白对虾、海参苗种生产基地;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150万平方米;以黄河口大闸蟹、对虾为代表的渔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垦利区、河口区先后获批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今年上半年,东营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4.6%。
从海面到陆地,海洋产业“一”“二”同步。东营市加快海工装备制造加快转型,全市规模以上海洋制造企业发展到140家以上,海洋石油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30家,居全国12个基地之首。威飞海洋公司联合中海油研究总院研制生产的国内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成功应用,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目前正在开展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研发。
装备制造异军突起,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培育。鲁北光伏、渤中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选山东省首批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全国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加快建设,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988万千瓦。今年上半年,东营市海洋生产总值610.72亿元,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提质、持续向好态势。(记者 侯泮泽 马岩 张若晗 张蒙 河口台 游永 刘润淑)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