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化身“小红军”,奔跑着完成“运送物资”“过雪山”等红色主题定向挑战,他们的小脸上挂满汗珠,眼神却格外专注……这样的场景,是该园“强体润心”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烟台高新区幼儿体育改革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通过实施“三变”策略,即变“有”为“优”、变“客”为“主”、变“三”为“一”,在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逐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通过家园社合作深入推动幼儿体育改革,提升幼儿体质健康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科学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烟台高新区教体局学前科科长车围围介绍,近3年来,由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牵头的优秀体育教师工作室,专注于“评估—调整—创新”的螺旋式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拟定不同的体育方案。小班注重动作基础训练,中班强化动作组合,大班则引入策略应用类游戏,不断推动幼儿体育升级。数据显示,近3年,全区公办园幼儿肥胖率平均降低了1.8%。
“为激发幼儿体育活动自主性,烟台高新区争取资金投入80余万元,为区属6所幼儿园增设运动器材2300余件。各园就地取材、集思广益,将轮胎、蛋壳等生活用品‘变废为宝’,制作活动器材,并将器材放置在幼儿触手可及之处,打造开放、流动的‘生活式运动场景’。”车围围说。
如何进一步让幼儿运动从园所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烟台高新区深入探索引导,推动家园社从三方走向一体,家园社合作共建幼儿运动生态圈。
家长中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传统技艺达人资源被引入幼儿园。在益文幼儿园,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跳竹竿”正在上演。不承想,这群五六岁的孩子,仅用了一个月,就从最初的“怕夹脚”“经常掉鞋”,发展为在配合阵型节奏的音乐口令的指引下,脚下款款生风。
烟台高新区各幼儿园还不定期邀请社区舞龙队、太极拳队、锣鼓队等进入校园,让孩子们接受传统体育文化熏陶,培养其对传统体育运动的热爱。“益文幼儿园的老师也经常深入我们社区开展育儿公益讲座,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放学后,家长会自发组织孩子跳绳、跳皮筋,让小区空地变成了‘第二运动场’。”烟台高新区海天社区书记王玲玉说。
此外,烟台高新区还积极营造户外运动环境,搭建家园社三方共育桥梁,建成烟台市首个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儿童文明实践广场,涵盖游乐设施、足球场地、亲子农场等各类主题。山东省首家户外家长学校也落户于此,年均举办各类免费亲子活动30余场,引领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共筑科学运动生态。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自信与快乐,让体育运动成为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运动的身姿成为童年最美的模样。”烟台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