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村里那些事”开启数据赋能的“创新之旅”-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5 17:40:46
来源:济南市章丘区委宣传部

济南章丘:“村里那些事”开启数据赋能的“创新之旅”

字体:

  继在数据要素×大赛济南选拔赛数字机关赛道斩获一等奖之后,济南市章丘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局)推出的数据赋能高效办成“村里那些事”典型案例再度获得关注。日前,省大数据局公布第二批全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揭榜挂帅”和重大场景“试点示范”名单,“数据赋能高效办成‘村里那些事’”案例位列重大场景“试点示范”名单。

  好场景带来新变化

  ——从“山路弯跑腿难”到“不出村事秒办”

  “我们官庄街道辖区面积广阔且多为山区,这一地理特征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诸多痛点——群众办事要翻山越岭,村干部跑腿送材料耗费大量时间,加之传统审批流程繁琐,纸质材料易丢失,基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基层服务力不从心。群众渴望办事不出村,干部期盼少跑腿多办事,治理追求规范又透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是章丘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局)正在推进的数据赋能高效办成‘村里那些事’给官庄街道的基层治理服务工作带来了革新和变化,让我们实现了从‘山路弯跑腿难’到‘不出村事秒办’的跨越。”在日前济南市大数据局在章丘调研的一次座谈会上,官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韩云波介绍着官庄街道半年来通过数字街镇建设带来的变化。

  2024年以来,章丘被列为济南基层数据治理赋能试点区,区大数据局针对村级事务民生服务效率低、村级管理决策难、基层履职无头绪等三大类问题,坚持业务需求与数据赋能相结合、流程再造与数字转型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基于章丘数据要素融合赋能平台上线本地化特色化“一件事”——“村里那些事”,累计打造34个民生服务应用、9个村级决策管理应用、14个基层报表应用,实现群众的事高效办结、决策的事阳光透明、履职的事规范有序。

  以服务群众的事为例,章丘目前已经推出涉及“卫健、民政、计生、残联”等4个领域34个应用场景。针对群众申领奖补资金存在表单多、证明多、跑路多等“三多”问题,章丘区大数据局开发了一表通核心工具,通过绘制与纸质材料一致的表单,使用平台数据自动填报申请表,调取电子证照代替纸质证明材料,加盖电子签章,留存电子档案,实现表单免填写、证明免提交、盖章免跑腿、材料免打印。

  “在我们相公庄街道,村民们已经深刻体验到‘指尖上的便利’,通过手机申请高龄津贴,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盖章的流程,如今只需上传身份证号,系统自动生成申请表,电子证照替代纸质材料,电子印章远程生效,全程不到10分钟。像这样的‘云服务’已覆盖计生奖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等十几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全程无需跑腿。”相公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文杰说。

  好案例推动新实践

  ——前有“五步议事法”后推“秒章达”“表查查”

  在章丘区官庄街道,“线上五步议事法”已成为提高村级决策效率的“利器”。“过去全程线下的五步议事法,为了找领导签字盖章,我得开车到工作区、街道办跑好几趟,现在我们将议事事项通过平台提交,领导利用碎片化时间审核签字,加盖电子印章,各个流程自动运转,办理进度实时追踪,我们村干部真正从‘跑腿盖章’中解脱出来了。”官庄街道台头村支部书记张承根感慨道。

  “依托‘村里那些事’模块,以数据驱动为核心,聚焦业务痛点,章丘区大数据局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化应用案例,形成‘技术+场景+生态’深度融合的标杆。比如以官庄街道为试点打造的线上五步议事法,充分参照线下规范流程设置线上流转流程,村级重大决策事项在村、党建工作区、街道办各层级间智能化流转、全程留痕追溯,实现村级事务高效决策。针对农村‘三资’管理痛点,在相公庄街道试点将‘书记事实审—部门业务审—律师法制审—工作区综合审’四方联审机制嵌入数字平台,村级合同审核效率提升70%。”区政府信息中心副主任董传龙介绍目前平台已经培育成型的优秀场景和应用案例。

  “村章镇管”是街镇加强监管,规避村章腐败,杜绝乱盖章、人情章等问题的共性做法,但因此造成的群众办事来回跑、找人难问题突出,近期各级媒体更是以“一枚章、两把锁,基层群众办事难”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在章丘,“秒章达”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升级,已经率先完成了这方面的突破实践。

  鉴于很多群众习惯于线下盖章,为避免公章滥用,堵塞监管漏洞,“秒章达”设置了线上申请用章和加盖电子印章两个小场景。习惯跑线下盖章的,从平台提交写明用章缘由的申请单,线上签字审核流转,就能直接去党建工作区盖章,解决了用章不规范问题;如果不想跑腿,点击第二个场景,整合了申请用章和加盖电子公章两个流程,平台还提供各种制式证明模板,直接填写提交,实现秒审批、秒响应。

  应对各类周期性、常态化的统计报表,令人应接不暇的报表,低效重复劳动问题突出,参照“秒章达”设计逻辑,章丘区大数据局在圣井街道试点推出了“表查查”应用场景。“一方面,我们以村居为单位上线高频报表,通过一表通关联人口信息自动形成报表,加盖电子公章汇总到街道再上报到部门;另一方面,我们以大数据局返还的街道人口基本信息及各类接口为基础,为街道各部门、党建工作区嵌入线上比对、查询和生成报表服务,在每月统计高龄人员变更、残疾人员变更等数据时,各部门直接从平台内调取相关数据,把工作模式由‘找基层要数据’转变为‘在系统取数据’,将数据查询填报任务拦截在街道、党建工作区一级,试运行以来,基层报表数量缩减50%,一键提取效率提升达90%。”圣井街道数字专班负责人曹营瑛介绍。

 好生态激发新动能

  —— 从“数字门槛”到“治理红利”

  “村里那些事”已在章丘区多个街道全面铺开,氛围日益浓厚,基层治理服务的最末梢——广大村干部们也纷纷搭上了数字化的“顺风车”,体验到数字时代的便利。在相公庄街道石龙村,村文书韩莎的桌子上不再堆满成摞的资料,每个月通过系统简单的填报,就能完成残疾人变更、高龄人员变更、低保人员管理等报表工作。“过去报表得手动统计信息,打印签字,到工作区盖章,最后报给街道各部门,现在我们村里的各项信息通过数据要素融合赋能平台就能全部掌握,每月把报表数据导出,推送给领导审核、签字、盖章、报送就可以了,全程不用跑腿,流程自动运转,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相公庄街道窦辛村70岁的老文书窦传禄,官庄街道三赵村年近50的村文书王淑军,都在这次“村里那些事”的场景推广中成了“数字潮人”,他们一致表示,“当初培训的时候觉得挺麻烦,打退堂鼓,觉得我们这个岁数根本学不会。没想到,几个小年轻的教得挺明白,一上手就学会了,管区还有好几个岁数大的,大家在一起交流,就像发现宝贝一样,从手机上能干活,能审批,除了花眼需要戴眼镜,一点也不麻烦,给群众办事,太有成就感了。”

  之所以能形成日渐浓厚的推广应用氛围,除了场景的“本地化、泥土化”气息外,章丘还着力打造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纵向上,构建“省—市—区—街镇—党建工作区—村居”六级联动体系,打通数据汇集、治理、应用的“大动脉”;横向上,逐步协同人社、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针对高频事项出台规范性文件,砍证明、砍表单、砍跑腿,统一流程和要件,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及丧葬补助金领取事项为例,之前各街镇都是按两个事项来办理,申请材料和流程不一,为此区大数据局会同区人社局专门下发通知将两个事项整合成一件事——“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群众线上申领时无需再提交“济南市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申请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费”领取继承资格证明两项材料,只需要填写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线上核验身份,提交银行账号,加盖电子公章即可办理。

  下一步,章丘将继续培育引导壮大基层数字化力量,挖掘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让大数据赋能之路在基层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战文 弭守超)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