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北村街道,北村西区社区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开放式小区。面对老龄人口占比高、服务设施薄弱、专业照护缺失等养老难题,社区创新打造暖心工程,通过“精准识别”筑牢需求响应网、“多元供给”构建银龄幸福网、“专业赋能”织密医养守护网,将养老资源延伸至楼栋、家庭最小单元,实现从基础保障向品质颐养的跨越升级。
精准识别,让养老服务“靶向精准”
社区成立养老服务专班,整合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力量,实现需求采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为精准掌握老年群体需求,社区制定《特殊老年群体动态监测方案》,依托网格员“一周双巡”,采集健康状态、用药需求、家庭支持等28项核心指标,为504名高龄独居老人建立“一人一档一策”电子档案。
在此基础上,社区分类响应、按需供给:针对失能独居老人推出“每日必到”服务套餐,全年累计开展助餐助浴服务600余人次;联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家庭医生团队,为慢病老人定制“健康守护计划”,开展周访视服务;面向健康老人建立“乐龄资源库”,精准推送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等课程信息。
多元供给,激活银龄生活“内生动力”
针对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养老服务需求迫切的现状,社区紧扣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打造“文化养老”生态圈,让银龄生活更有活力。
在文化浸润方面,社区联动济南汇文学校共建“银龄学堂”,开设非遗剪纸、面塑传承等课程;组织青年党员开展“一对一”智能应用培训,帮助180名老人掌握就医预约、防诈技能。同时,孵化“泉韵芳华”模特队、“星光合唱团”等6支文艺队伍,全年开展楼院巡演活动。
此外,社区还整合辖区服务空间,将650平方米日间照料中心升级为养老综合体,融合健康管理站、助餐食堂、适老化学习空间,并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让老年人下楼就能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专业赋能,筑牢医养守护“安全屏障”
为破解专业资源短缺难题,社区整合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专业力量,构建“医养融合、身心共护”支持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保障。
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社区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解放军第960医院建立“名医进社区”长效机制,每季度开展心脑血管、骨科等专科义诊,全年举办糖尿病管理、脑卒中预防等健康讲座;针对术后康复、失能照护需求,提供伤口护理等专项服务,深化“医养融合”服务内涵。
考虑到老年人心理需求,社区组建由3名持证心理咨询师领衔的10人服务队,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心语驿站”,配置心理沙盘、放松训练设备。全年开展“智慧夕阳”老年心理调适讲座,畅通“心语一对一”预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