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以“沃土育新机”的谋篇布局,交出了一份产业协同、城乡共荣的发展答卷。这份答卷,始于农业根基的夯实,延展于城乡融合的深耕,升温于民生服务的提质,勾勒出从“土地”到“产业”、从“乡村”到“城镇”的乡村振兴立体化发展图谱。
破壁重生,盐碱滩上的农业革命
仓廪实而天下安。这里曾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盐碱荒滩,如今智慧农机穿梭于平整的田垄间,成为粮食单产提升的“试验田”——中国农大“教授工作站”实验基地培育的“农大597”小麦实测亩产1529.3斤,刷新滨州市纪录,让“农业荒漠”变身“金色粮仓”。
全产业链激活价值转化。在中裕集团的生产车间,小麦经过多道工序变身高端面粉,衍生出200余种烘焙食品;盛源种业的恒温仓库里,繁育的2.1万亩良种正待发往全省。这种“耕种防收全托管+深加工全链条”模式,亩均效益提升3倍,实现“一粒麦子”到“千亿产业”的跨越。
破茧成蝶,交通动脉重构城乡格局
城乡发展,关键在“融”。在津潍高铁安置区建设现场,8个村庄的安置房“三通一平”工程加速推进,黄河十九路西延、渤海二十一路北延工程纵横交错,随着长深高速拓宽、新立河西路北延等交通工程落地,公共服务也实现着城乡同频。
乡村面貌从“脏乱差”转换为“洁净美”,多个省市区级和美乡村成为“花园式”村居;卫生院通过“七心工作法”提升就医质量、诊疗水平,让乡村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城市级”服务;怀周学校并入六中教育集团,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博翱教育集团加大中专学校建设投入,教学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从“村容美”到“生活甜”,这场城乡融合的实践,真正实现了“城市有温度,乡村有活力”。
破局启新,产城融合打开未来空间
杨柳雪镇的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田改造清单”“民生实事台账”“产业招商图谱”。随着编制规划完成,在“三区联动”战略布局中,杨柳雪镇正加速构建“工农兼具、融入城区”的空间格局。
依托农业资源禀赋,推动“农业+文旅”“农业+电商”深度融合,让田间地头的农产品搭乘直播快车直连城市餐桌。依托公铁水联运枢纽优势,规划建设新物流小镇,招引亿元级的仓储物流项目,同时,以高新区批复为契机,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成的创新矩阵,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
从农业提质到城乡融合,从服务业升级到工业突破,杨柳雪镇以土地为基,育产业之种;以民生为纲,织共富之网;以创新为翼,赴时代之约,续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奋进篇章。(王亚静 李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