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推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在这一进程中,德州作为内陆城市,积极拥抱“深蓝”,聚焦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与海洋文旅等板块,为蓝色经济注入坚实而澎湃的产业动能。
为国产大邮轮装上动力心脏
海洋装备是经略海洋的基础支撑。8月29日,在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电机)的智能生产车间内,数条自动化生产线平稳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嵌线、绕线工序,智能测试台指示灯闪烁,一批批组装完成的电机正接受出厂前的最终检测。不久后,这些电机将搭载国产大型邮轮远航,或深入海洋工程平台作业一线,成为高端装备的“动力心脏”。
恒力电机始建于1966年,前身为德州电机厂,是国内最早的4家船用电机制造企业之一。多年来,企业位居国内船用电机制造行业首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5%。凭借雄厚实力,企业不仅支撑起一批国之重器,还成功开拓海上风电这一“新蓝海”。
2018年,恒力电机前瞻性布局海上风电领域,依托为大型邮轮配套电机所积累的尖端工艺,研发生产海上风电电机,且在结构强度、防腐防护和电气性能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如今,企业已成为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上海电气等风电主机厂商的核心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阳江青洲五期等国家级重大海上风电项目。“船用电机是企业的立业根基,其高可靠性要求与海上风电装备的技术标准高度契合。我们在风电领域已快速发展为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40%。”恒力电机技术研发副总经理王强表示。
位于德州齐河县的山东宝鼎重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鼎重工)近期再传捷报:历经3年潜心研发,该企业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G95机型发动机曲轴部件,并一举获得德国MAN集团和瑞士WinGD公司两大全球发动机巨头的官方认可。这一突破不仅让宝鼎重工成为具备从发动机曲轴到螺旋桨的动力传送全链条最大规格核心部件制造资质的民营企业,更成功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市场空缺。
从曾经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到如今成为“世界船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金牌供应商,宝鼎重工以持续的创新突破引领企业发展,书写了一段“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行业佳话。2018年前后,国内船舶制造业迎来需求爆发期,订单量大幅增长。敏锐捕捉到市场机遇的宝鼎重工,正式启动重型船舶动力传输核心部件的研发工作。经过数年深耕,企业已在船舶制造与电站发电两大领域成功研发四大系列核心产品。
如今,宝鼎重工的重型船舶部件精准契合全球船舶向大型化发展的行业趋势,已与国内排名前20的大型船企建立稳固合作关系,累计交付优质重型船舶部件20余万吨,成为国内船舶制造业核心部件供应的关键力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向船舶零部件和汽轮机转子两大领域纵深发展,持续提升技术壁垒与产品竞争力,目标是成为全球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的领军者。”宝鼎重工副总经理朱伟华说。
满足深海工程“极致要求”
随着海洋经济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德州企业主动“向海”,开辟新战场。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州大陆架)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
近日,南海文昌高温高压探井文昌9-8-1D井的7寸技术尾管固井施工实现重大突破,工程技术作业中心专门致信表扬德州大陆架技术团队——其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尾管悬挂器,以卓越性能为项目成功提供了关键支撑,彰显了德州企业在高端石油工具领域的“技术硬实力”。
面对挑战,德州大陆架技术团队全程与客户协同优化方案:选用耐温204℃、密封压力70MPa的D型封隔器,设计防提前涨封装置,并搭载最高旋转扭矩达50000N·m的内嵌卡瓦悬挂器单元。通过实时工具监控、工艺参数调优、操作标准化,形成“设计—执行—保障”闭环管理,实现尾管工具“一次性坐挂、一次性座封”的完美突破。
“德州大陆架尾管悬挂器在高温高压、高比重钻井液环境中表现优异,其可靠性与创新性为项目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在表扬信中如此评价。这不仅是对产品性能的认可,更是对德州大陆架“技术驱动、服务为先”理念的肯定。
作为国内高端石油工具领军企业,德州大陆架迄今已在东海珍珠、绍兴、平湖、残雪等气田,以及南海乌石、涠洲、文昌等油田完成固井施工24井次,形成覆盖钻井、固井、完井的全链条产品体系。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它正持续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赋能,为中国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德州智慧”。
德州企业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一科技)则在深耕风电核心业务的同时,依托自身掌握的多种复合材料成型核心工艺,提前布局游艇、钓鱼艇的模具开发与产品制造领域,并于2019年1月正式成立山东双一游艇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游艇及配套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山东双一游艇有限公司专注于中小型精品游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全链条服务,产品覆盖休闲娱乐艇、路亚艇、高速艇及游艇拖车等多个品类。
“蓝色药库”和海洋文旅动能足
海洋经济的魅力,不仅在于硬核的装备制造,更在于多元的衍生领域,海洋生物制品正成为医药、保健、食品及新材料领域的新宠,而海洋文旅则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禹城市企业山东禹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十级分子蒸馏、干燥定型、垂直供胶、抽样检测等环节井然有序。分子蒸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实现鱼油高效利用的同时,保障了生产全程密闭流通。
“我们建有1万多平方米的10万级GMP洁净车间,自主研发的‘精制鱼油分离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洋多不饱和脂肪酸脑营养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司总经理张建全介绍,他们成立专项技术创新小组,持续攻关主打产品工艺,成功实现医药级高含量鱼油的低成本自产与规模化生产,并在鱼油提纯技术上不断突破。
9月1日,在禹城市伟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吨聚赖氨酸及盐酸盐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张进行设备安装。“该项目预计10月份投产试运行,预计年产聚赖氨酸及盐酸盐1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项目负责人吕文华表示,聚赖氨酸及盐酸盐是一种优良的天然生物防腐剂,具备广谱抑菌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增强细胞膜通透性,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海洋食品保质期。项目投产后,将对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与带动作用。
海洋经济也为德州带来新的文旅增长点。刚过去的暑假,已营业10多年的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这里拥有鲨鱼湾、海底隧道、极地馆、科普馆、水下剧场、海洋剧场等10多个展馆,汇集了上千种海洋生物、万种珍稀鱼类,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很多少年儿童的海洋文化、海洋科技启蒙在这里开始。今年初,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德州海洋馆正式营业,成为德州主城区首家海洋文化主题场馆,总面积1万平方米,引进海狮、海豹、海龟、鲨鱼、水豚等300余种生物,设奇幻海洋、鲨鱼海湾等十六大主题展区,推出美人鱼表演、海狮剧场等特色节目,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