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理工学院:重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新路径-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9/09 16:52:05
来源:齐鲁理工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重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新路径

字体: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挑战,齐鲁理工学院围绕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提出“工工贯通、链群联动”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工科学科壁垒,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以计算机、通信、控制与制造(3C+M)多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通为特色的专业集群,开辟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成效显著。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自2017年开始探索创新,构建“产业链-专业群、技术链-课程群、创新链-项目群”三维映射模型,实现从产业技术到课程体系、从企业需求到实践项目的对接路径。通过跨学科、跨学院资源整合,打通了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机械类相关专业知识的壁垒,形成具有显著交叉融合特征的“3C+M”专业群布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多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实验室、中德智慧工厂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19个省级实践平台和研发基地。依托这些平台,开发了覆盖“基础-综合-行业”的三级实践项目群,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库和智能制造场景的数字孪生模型,有效解决了高成本、高风险实战场景的教学难题。

  项目实施以来,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600余名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近五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孵化创新创业项目137个,省级以上奖项超1100项。

  本项创新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中专业隔离、产教脱节、实践薄弱等问题,更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