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以机制创新赋能生态环境监测-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0 11:25:10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烟台以机制创新赋能生态环境监测

字体:

  山东省烟台市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创新建立“1+4+7”协作监测、“三维贯通 共培共育”、生态环境监测“两张清单”等工作机制,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和资源共享,确保监测数据高质量、监测管理高效能、监测支撑高水平。

  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

  烟台市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建立“1+4+7”协作监测机制,从优化布局、提升能力、数智化建设3个维度出发,延伸拓展打造智慧监管“1”张网,创建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市环境监控中心、区域中心实验室、区(市)环境监控中心“4”级联动监测体系,深化党建引领、协商合作、成果运用与技术帮扶、联席会议、信息共享、交流沟通、应急联动“7”项协作机制,全方位、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创新实施“三维贯通 共培共育”工程,从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市环境监控中心、区(市)环境监控中心监测队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技术骨干,实行“理论培训+岗位锻炼+跟班轮训”联动培养模式,着力构建系统化、精准化、长效化人才培养新格局。

  部署谋划仪器设备共享共建机制,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出在系统内通过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形式,对200余套设备实施监测仪器设备跨层级、跨区域高效调配处置,最大程度实现设备有效利用。

  凝心聚力提高“硬实力”

  烟台市不断优化监测布局,统筹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污染物分布等特点,在黄渤海新区、海阳市、龙口市建设3个生态环境区域中心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实验室8700平方米,探索辐射周边区(市)现场采样与区域中心实验室监测分析、技术支持、数据研判高效配合的运转模式,有效整合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人、财、物资源。

  强化能力建设,烟台市以资质扩项为抓手靶向发力,全市累计取得十二大类、328项标准、519个参数的CMA资质认定,其中,区(市)机构新增137台设备,并累计取得现场监测、噪声测定、现场采样等241个项目CMA资质认定。

  布局现代化监测体系,建成烟台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体系。昆嵛山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相继落户烟台。优化布局17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7个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等监测设施,形成覆盖“天空地海”的立体监测网络。

  多措并举提升“统筹力”

  烟台市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两张清单”机制,形成38项监测支持事项和9项专项研究工作清单,实现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市生态环境局“技术—管理”双向联动,监测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支撑能力及制度保障效能得到系统提升。

  以战代训提升能力,将大比武与日常监测工作、岗位培训和技术考核有机结合,通过技术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监测人员专业能力。

  联动推进监测、监控、监管工作,建设烟台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将手工监测数据集中到统一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及专家团队研判,有效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发挥预警作用。

  下一步,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数智化转型为引领,以能力提升为根本,强化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一盘棋”,织密监测、监控“一张网”,拧紧四级联动“一股绳”,建立衔接协作“一条链”,打造生态环境监测“烟台样板”。(宫滨 苏媛媛 公衍丽)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