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聚焦企业发展诉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有解思维”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闭环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将“企事有解”服务模式由单个企业“点上突破”向“面上破题”拓展,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为了解企业需求,济宁市召开高规格民营经济座谈会,推行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机制,开展市领导走进“运河儒商会客厅”活动,畅通市长信箱、“爱山东·济易办”企业家诉求专区等线上线下平台渠道,深化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
开展“宜企同行”专项行动,建立“网络化”“一对一”帮包企业体系,健全“主动查访”服务机制,今年以来走访各领域企业22.6万户,解决诉求1600余条。开通“政务服务直通车”送服务进项目、进企业、进园区,协助企业整理申请材料、提报电子化申请、指导电子签章,帮办代办能评、许可等审批手续近9000件。
在济宁办企业有多便利?济宁市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经营提供便利,市域内实现兴办企业1环节、0成本、常态化0.5天办结,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上线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助力危困企业破产重整、获得新生。
同时,深化项目开工“一件事一次办”,推动项目快开工、快见效,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审批用时不超过80天,助力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金鹰集团莱赛尔纤维、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过百亿重大项目落地济宁。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深化提升年活动,助企融资145亿元,按公共资源交易优惠政策减免投标保证金5.54亿元。创新“人社HR服务专员”,解决用工缺口1.2万人。推行“三零、三省”电力服务,节省办电成本元1.5亿元,全方位为企业降成本、强保障。
济宁还成立企业问题诉求推进工作专班,实行企业问题诉求“直通车”制度,2024年全市共摸排工业企业问题诉求1509项、办结率99.14%。围绕“232”产业集群,加大人才、土地、能源等方面要素保障力度,累计协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8万余人,预支新增土地指标10万余亩,兑现省级及以上企业扶持资金8.66亿元、市级扶持资金8.86亿元,引导银行机构新发放贷款779.54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到位3.24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投资规模11亿元。连续三年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奖励1300余个企业和个人,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营造全市“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