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路宽了,也铺上沥青了,来的游客多了,我的果园就在路边,园里的果子基本被游客摘走了。”9月2日,坐在果园凉棚下藤椅上,山东省宁阳县东庄镇石门村果农韦宏高兴地说,“这环山路修得是真好。”
韦宏的话,道出了宁阳乡村群众对环山路的真切感受。近年来,宁阳县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抓手,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064公里,在泰安市率先实现村、巷、户道路“三通”。其中,全长126公里的环山路串联起7个乡镇、辐射143个村庄,成为支撑当地乡村发展的“主动脉”。
串联山水文旅,振兴乡村产业
“过去路不好走,村里的农副产品不好卖,大伙心里很着急。现在路修好了,不仅农产品卖出去了,而且外地的企业还赶着来投资了。”站在环山路鹤山段滨湖大道旁,鹤山镇道路办主任李长龙指着脚下平整的道路感慨,“路一通,除了宁阳当地人,周边肥城、泰安等地的游客也来了,同步带火了大汶河景区,现在这里晚上经常是灯火通明,游人如潮。”
环山路鹤山段全长5.1公里,串联起附近的皋山、牟山、行山、大悲山和琵琶山,如丝带般环绕山间。其中,滨湖大道全长3.6公里,沿大汶河南岸布线,既显山又露水,让沿线村落、景点彻底告别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成了附近游客的首选打卡地。大量游客的到来,不仅带火了农家乐,还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
这种人气的飙升,除了带来直接的消费,更催生了新的文旅项目。依托“路况良好、蜿蜒串联山区风景”的优势,环山路成为山地自行车、山地马拉松、攀岩等赛事的优质举办地;一年一度的山东宁阳槐花飘香季也举办起来;沿路不少村庄还因地制宜举办了不同主题的采摘节等等。
环山路的另一个“核心驱动”是对产业的激活、带动。凤仙山脚下的东庄镇王家庄村种植的水果,过去因道路不好、运输不便,果农们种出的好果卖不上好价。如今依托环山路,实现了果品出山、客商进山。该村党支部书记闫清营介绍,截至9月3日,他们村200多亩早熟苹果已被来自滨州的一家连锁超市全部买走,亩均效益达2-3万元,去年该村集体因此收入超过80万元。
环山路带来的产业激活效应还辐射到现代农业产业的多个领域。位于鹤山镇的鹤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受益者之一。该产业园位于环山路鹤山段滨湖大道旁,于去年开始兴建,总面积超过2000亩。“之所以选择这个位置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这个地方的交通条件。便捷的交通,一是方便客户前来,二是方便产品销售。”该产业园负责人、山东鹤兴实业投资公司总经理杨德峰说。
织密路网脉络,畅通幸福民生
“以前下雨时这条路坑洼积水,骑车的时候总要小心翼翼,现在路重新修了,孩子们开学后走在新路上,放心多了。”9月3日,磁窑镇东贤村村民安欣欣看着平坦的路面,脸上满是欣喜。
这份开学季的安心与顺畅,源于磁窑镇刚刚竣工的老宁磁南路改造工程。“工程共筹资300万元,其中磁窑镇政府投资200万元、县水利局投入移民项目资金100万元。”磁窑镇城建办主任孟庆辉介绍,经过20余天的紧张施工,这条全长3.6公里的民生路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全新亮相。
过去,宁阳县二十中学门前的道路犹如一条狭窄的“细腰带”,每逢上下学时段,接送学生的家长们停车很困难,道路拥堵不堪,学生穿行其中十分危险。如今,经过改造提升,这条道路焕然一新。原本狭窄的8米道路被拓宽至20米,平坦的沥青路面上,清晰的标线整齐排列。道路两侧规划出整齐的停车线,仿佛给道路系上了规整的“安全带”。接送学生的家长们可以有序地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既方便了自己,也保证了出行的顺畅和安全。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全域道路进行了亮化,在主干道凤仙山大道(原801省道)上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余盏,既照亮了沿线5000余名学子们的回家路,又保障镇域群众的出行安全。”孟庆辉介绍。
夜幕降临,磁窑镇中小学周边道路路灯亮起,成为守护学子的“温暖卫士”,也点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近年来,磁窑镇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推进道路建设,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
磁窑镇“民生路”建设是宁阳“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十年来,宁阳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以“畅通对外‘大通道’、链接县内‘微循环’”为中心,着力破解交通制约瓶颈,逐步织密城乡交通网,积极推进群众出行“最后一米”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便捷度、安全度,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共建共享新途,彰显文明新风
“这路修得真漂亮,以后来旅游更方便了!”9月2日,在伏山镇堽城坝村,游客们沿着新硬化的道路参观禹王庙、堽城坝遗址。
堽城坝村拥有禹王庙、堽城坝遗址、开元寺等优质文旅资源,却曾因道路不畅,发展受到限制。“2022年以来,村里自筹200余万元修建桥梁、打通‘断头路’,硬化路面1.2万平方米,栽植乔木260余株、花灌木8700余株,疏浚排水沟200余米。目前全村道路硬化率、列养率均达100%。”伏山镇堽城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皇甫庆彬说。
路通了,外地游客多了起来,通过发展服务,村民不但腰包鼓了起来,而且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还积极争当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引导和讲解服务,主动维护村里的旅游形象。“路好了,人心也更齐了。现在大家不只是想着自己家的事,更会想着怎么把村子建设得更好,这份主人翁的意识就是最宝贵的文明新风。”皇甫庆彬感慨。
同样因路而变的还有邻村刘庄村。今年年初,这个曾被“搓板路”困扰的村庄,投资90万元推进沥青路改造。依托平坦道路和区位优势,刘庄村又投资建设3处文化广场、连心桥、习语亭,整合闲置房屋计划打造“农耕体验小院”。
“全长126公里的环山路建设,是我们宁阳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宁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忠琢说,“十年来,我们立足通、优、活原则,已构建起‘九纵四横四射五联’农村公路网,并通过‘路长制’闭环管理、智慧治超平台建设、公益岗管护等机制,实现了‘建管养运’协同发展。”
下一步,该县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农村公路条例》实施,完善路网结构,提升标准质量,全面构建“智慧交通”一体化信息平台,抓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给群众铺就便捷通畅的幸福路、安全路、发展路,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交通先导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