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办好办实企业群众“关键小事”-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5 15:42:22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青岛:办好办实企业群众“关键小事”

字体:

  “我要开理发店,需要配备哪些卫生设施?”在青岛市行政审批局推出的“边聊边办”AI场景中,市民张荣福在与AI客服“小慧”简短对话后,迅速完成了开办手续,完成了“理发师”到“理发店老板”的转变;

  “上午提交材料,下午10项证书和审批意见全部到手。”西海岸新区推出的“开工一件事2.0”服务模式,使企业开工材料精简40%,为亚德麦斯智能园林机械制造项目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从“有什么给什么”到“要什么给什么”,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这不仅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变革,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坚持“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就是改革的发力点”,积极融入山东省“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政务服务品牌体系建设,先后争取国家及省级层面改革试点十余项,行政服务效能得到大幅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民事无忧:聚焦“人生小事”做优“民生大事”

  优质的政务服务,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土壤”,更是民生幸福的“温度计”,体现在“事事有回应”的效率里,藏在“处处有关怀”的细节中。

  “以前听说给孩子办手续很繁琐,没想到现在宝宝的出生证、落户、医保,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就全都办妥了。”“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让刚刚成为“新手妈妈”的刘女士完成了心头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青岛聚焦社保、婚姻、入学等做足文章、下足功夫,积极做优提升百姓幸福感的“民生大事”,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数字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在青岛,“民事无忧”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每个年龄段的政务服务解决方案:

  持续提升教育入学“一件事”便民化服务水平,由平台自动调用填写儿童户籍、监护人房产、社保等数据,快速完成整个报名过程,有效减轻家长填报资料的负担;

  个人创业“一件事”在落实国家规定的就业创业证申领、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登记、创业补贴申领、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纳税人信息确认5个事项基础上,又新增了企业印章刻制、申领发票、四险一金、银行开户、创业陪跑服务5个特色事项,同时嵌入就业创业政策等延伸事项,实现政策服务“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

  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通过整合业务事项、再造办理流程、推进数据共享,新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金申领和户籍信息确认等跨部门事项,有效解决了职工办理退休及关联业务多头跑、时间长、材料杂等难点堵点问题;

  而在生命另一端的“个人身后一件事”线上联办平台,以殡葬数字化改革为切入口,将逝者家属原本需要办理的41项“身后事”手续压缩至48小时内办结,申报材料精简90%以上,让“伤心事”能够“暖心办”。

  从新生儿诞生时的证件联办到身后事的贴心指引,政务服务以人生轨迹为轴,串联起那些曾经需要奔波辗转的节点。这种设计背后,是对民众生活痛点的敏锐洞察,更是公共服务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回归。

  当“数据跑路”逐步替代“群众跑腿”,其深层突破更在于公共服务运行逻辑的重构与革新——以改革的思维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与权责鸿沟,凝聚起“以人为本”的服务合力。

  企事有解:精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近日,青岛恒业至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峰在崂山区政务服务中心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实现了由个体工商户到企业的“无感换乘”。

  从原本的“一销一立”,到保留原有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开业日期等信息的“简易登记”,再到如今的整合社保、税务、公积金等7部门的审批服务,十几份材料缩减到7份,“个转企”一件事的背后,反映着“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带来的营商环境的变化,也是青岛呵护经营主体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激情的又一实践。

  经营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涉企审批服务全周期,集成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设置“一件事”专区,持续降低企业办事制度性交易成本。当前,市本级事项已纳入超百个场景,涵盖企业开办、准营、运营、变更、退出、迁移及投资建设等领域,努力实现企业在办事过程中“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

  在这一过程中,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正在实现从管理者到陪伴企业成长的“贴心人”的转变——

  成立“青益企”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一线联企助力”行动,4000余家企业、商协会、个体工商户线上线下参与;11家“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分布在重点园区、政务服务场所、商协会组织等经营主体集中的场所,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招标投标、统一战线等主题开展政企交流活动40余场次……

  不仅是政策的“解说员”,更是问题的解决者。青岛紧盯企业需求拓展“增值服务”,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普惠型基础服务向定制化、个性化增值服务转变,无论是融资难题、用工需求,还是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只要企业有需要,相关部门“全时在线”“全程响应”。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张大为和同事们正在为来访企业分析问题,解决诉求。近年来,工作室平台效应持续放大,为企业提供疑难问题定制化服务方案260余个,张大为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在全市10个区(市)全面铺开;来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金牌团队”的工作人员穿梭其中,与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项目还有什么问题?”“还需要我们做什么?”项目从立项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之间勾画出明晰的路径,目前已经协调解决难点堵点600余个;绿色能源是即墨区的两大“龙头产业”之一,即墨区聚焦绿色能源新兴产业发展,建立企业“吹哨”、服务专员“报到”的服务机制,为绿色能源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青岛,企业不仅能感受到审批的速度,更能体验到服务的温度;不仅能享受政策的红利,更能获得发展的动力。“企事有解”正在成为青岛营商环境的最亮名片。

  政事高效:流程再造撬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如果说“民事无忧”和“企事有解”直面企业群众最直接、最关注的问题,“政事高效”则更多是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升行政效能,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

  “青易问·云客服”24小时在线,响应效率提升90%,为办事群众提供“全天候”咨询服务;“边聊边办”AI场景系统梳理企业群众办事各环节可能产生的咨询问题与操作难点,在“一个聊天界面”集成咨询、导办、申报、评价等全流程服务环节,实现各环节间无缝衔接……事实证明,数据流动不息,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分析,政府部门能够精准把握社会需求,科学制定政策措施,实现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的转变。

  流程再造是提升效能的关键。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梳理政务服务流程,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让政务服务“轻装上阵”。

  近日,以山东省新版食品经营许可办理系统在青试运行为契机,一场省、市、区(市)三级主管部门与企业面对面、肩并肩的“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在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开展。

  活动中,工作人员陪伴市南区某餐饮店,完成了账号注册、界面登录、材料指导、受理审核、现场核验,直至办结出证、反馈评价的全流程实景办理,对企业“看不懂”“不会填”“传不上去”“查询不到”等问题逐一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再次对新版系统涉及申报便利化、流程合理化、审管协同性等方面进行了复盘推演。

  基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更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青岛各区(市)、重点功能区行政审批部门立足区域实际,积极创新路数打法,推出了一系列利企便民的改革举措。

  如,市北区依托登州路啤酒街等特色资源街区,将街区政务服务示范点“嵌入”经营“前线”,提供从选址落户、登记注册、经营许可到发展壮大的全周期服务;在崂山区,“VR全景办事大厅”通过立体化、沉浸式、交互式的服务模式不断延伸“网上办”“指尖办”触角,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引导”转变;城阳区依托政务服务一件事“城事通”智办平台,推出“视频+语音”云帮办服务,实现业务办理全流程闭环管理……

  做好政务服务工作,改革是生命线,创新是动力源,服务是试金石。今天的青岛,正以改革破题,用创新赋能,不断擦亮“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政务服务品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