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体育发展条例》10月1日起施行-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7 10:44:41
来源:齐鲁晚报

《聊城市体育发展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字体:

  9月12日上午,聊城市人大召开地方性法规公布施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杜蕾介绍了《聊城市体育发展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聊城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6月30日经聊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25年7月31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八章47条,从保障全民健身、促进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发展、加强竞技体育、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科学引导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聊城市体育事业持续提升的行动指南。其主要内容和立法特点如下:

  强化全民健身服务保障,完善全民健身制度设计。坚持“体育为民,发展共享”的立法理念,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强化全民健身服务保障。推动构建多层级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广泛利用公园、广场、街角绿地等区域,建设体育场地设施、铺设健身步道,实现城镇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明确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运动会,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鼓励基层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深化体卫融合,支持医疗机构设立运动医学门诊,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等,将运动健身纳入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工作。

  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化体育人才阶梯储备。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通过强化体育课程建设、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丰富课后延时服务、促进家校共育等措施,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切实提高学生健康体质水平。支持足球、篮球、排球等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支持体育俱乐部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

  助力体育产业强势发展,推广本土特色体育项目。强化资金多元供给,明确政府加大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投资;深化科技赋能,鼓励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培育本土赛事品牌,以“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环东昌湖马拉松赛”等为依托,持续拓宽自主品牌赛事发展路径;传承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推广查拳、肘捶、潭腿等本地传统体育项目;提出充分利用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东昌湖、望岳湖等水资源优势,建设体育公园、休闲健身步道、骑行道等,开发体育旅游线路。

  规范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推进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明确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强化应急避险功能;明确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规定体育宣传周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并延长开放时间;规范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推动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在保障教学和安全前提下按照规定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强化居民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对已建成未达标的住宅区提出整改要求。

  据了解,此次《条例》的制定出台,总结了聊城市近年来体育事业发展经验,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以提高全市体育运动水平,增强市民体质,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目标,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是聊城市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为推动全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