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社区和网格员帮忙,我们这个家可能就真的散了。现在我们都懂了,一家人和和睦睦比什么都强,以后有事一定好好说。”近日,在山东省邹城市千泉街道玉泉社区,居民王先生紧握着网格员李呈霞的手,话语中满是感激。原来,不久前他和妻子因家庭琐事爆发激烈争吵,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好在网格员日常巡查时及时发现,并通过“网格+矛调”机制迅速介入,最终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圆满。
这起纠纷的顺利化解,正是邹城市推行“网格+矛调”工作机制的一个生动写照。“我们天天在网格里转,就是要早发现、早介入,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李呈霞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近年来,邹城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借助网格的“前哨”作用,打造“网格+矛调”闭环机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
“今年以来,网格员队伍就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400多件,其中267起复杂纠纷通过专业调解程序顺利解决。”邹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坦介绍道,“此外,我们为1400多名重点人员建立个性化管理档案,精准开展帮扶和服务,先后组织网格志愿活动18场,通过邻里互助、家风宣讲等方式,让‘和为贵’文化渐渐浸润人心。”
这样的故事,在邹城不断上演。在北宿镇西江村,网格员付德青在巡查时发现,许某家和许某兴两户人家因一棵树种在公共区域起争执,互不相让、情绪激动。他立即上报镇综治中心。第二天,由调解专家、信访干部、村委会和“五老”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就赶到现场。大家既讲法规、也聊人情,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许某兴主动同意砍树,两家握手言和。“每次调解不光解决一件事,更是一次普法教育和情感沟通,邻里和睦才是真正的双赢。”北宿镇矛调中心主任黄邦华感慨地说。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调解服务,邹城市综治中心整合多方资源,设立引导受理、多元调解、信访接待等八大窗口,引入19个部门及7个专业调解组织,实现“一站式”纠纷化解。各镇街也同步建成高标准综治中心,真正让群众“只跑一次,解忧到底”。
“基层治理,关键在为民。只有把服务送上门、把矛盾化解在早,群众才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邹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表示,未来邹城将继续深化“网格+矛调”机制,用“和为贵”的智慧,筑牢和谐稳定的发展根基。(张仲清 范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