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下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织密救助网 托起群众稳稳幸福-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8 16:58:58
来源: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

济南历下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织密救助网 托起群众稳稳幸福

字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甸柳新村街道始终将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夯实物质救助基础的同时,创新服务救助形式,联动社会力量,统筹多方资源,以“物质+服务+慈善”的多元救助模式,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物质救助兜底线,筑牢民生保障根基

  物质救助是社会救助的基础。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甸柳新村街道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组建“专职救助员+网格员+志愿者”主动发现队伍,通过大数据比对、走访摸排、热线反馈等方式,主动发现困难家庭,同时,将救助退出对象、申请未通过、临时救助、及转介的特殊困难群体纳入摸排范围,及时掌握其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给予救助。

  分级分类管理在册救助对象,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人口等实际情况,划分重点关注类、预警减退类、长期关注类,对低保对象,实行一月一联系、一季度一入户一确认机制;对特困人员,实行一周一随访机制;对孤困儿童,实行一月一随访机制。实行“线上+线下”强化宣传救助政策,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线下通过“公益市集”“集中申报日”“救助政策进社区”等活动及日常走访,发放救助宣传册页1000余份,开展政策宣讲20余次。今年累计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金、残疾人补助等各类补助165万余元,依托传统节日累计开展50余场慰问活动,向残疾人、大病困难群众等89人发放2.6万元慰问物资,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服务救助暖民心,品牌助力燃希望

  在物质救助的基础上,街道更注重“输血”与“造血”并重,推动救助服务转型升级,让救助工作从“给钱给物”升级为“给关怀给希望”。

  在就业帮扶方面,借助“一刻钟就业圈”平台,建立就业“需求摸排—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全链条服务体系,帮助9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组织残疾人参加收纳、理发、编织培训等,参加专场招聘会,助力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创业,为宏伟盲人推拿中心申请盲人按摩行业扶持资金12万元、盲人按摩标准化扶持资金3.6万元,为辖区4名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申请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3.1万元。

  在心理关怀方面,依托“向阳话开”“语过心晴”“喃喃心语”等心理咨询服务,和针对特殊老人家庭的“喘息服务”等系列活动,免费为困难家庭、特殊家庭及老年人等提供心理咨询。

  在为老服务方面,整合链接30余家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资源,成立“银发康养”互助产业联盟,推出医养康育疏五大类150余项服务,通过“养老外卖”,将所需服务一键送至老人家中,缓解老人吃饭难、看病难问题,年均服务量2.3万人次。构建困境儿童“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多元帮扶”机制,借助“益乐少年”、“童”治理志愿服务队、“闪电学堂”等项目,为儿童提供从学业支持、心理关怀到融入社会的多层次服务。

  基金撬动“善”资源,服务直达“家门口”

  街道统筹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慈善力量,成立社区基金,以“合伙人+社区社会组织+公益项目”模式,推动资源力量向社区聚集、服务保障向居民靠拢,有效解决社区居民“小、急、难”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梦享合伙人”工作机制,社区以“自主报名、公开招募、主动邀约”等方式,与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合伙人关系,创新开展“主理人项目”“睦邻市集”“儿童跳蚤市场”“芳华义剪”等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爱心捐、社会筹、慈善募,社区基金资金池已达11万余元。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梳理群众“需求清单”,建立涵盖助老康养、护幼启航、就业培训等内容的社区基金资源库,指导社区每年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以社区社会组织为单位申报项目,由社区负责人、专业社工、群众代表等组成评审团,从项目设计、项目内容、品牌潜力、预期成效、项目团队等多个方面,深入评估项目可行性,现已成功开展外语教育、兴趣教育、认知服务等36个项目,惠及211个困难家庭,社区基金撬动社会慈善资源,为精准温暖救助注入可持续的“源头活水”。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