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麦”到“一盘餐”,从“初加工”到“深增值”,山东省德州市以链式思维重构食品加工产业生态,全力冲刺千亿级产业集群。
通过持续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德州形成以粮油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功能食品、食品调味料、休闲食品和饮品饮料六大领域为支撑、结构日趋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小麦、玉米、大豆、肉制品、乳制品、辣椒等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
今年1至7月,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2.72亿元,利润8.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7.17%。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折射出产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变。
依托产业园培育生态圈
日前,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传来新进展——农业人口安置区4栋住宅楼顺利封顶。预计10月中旬剩余两栋全部封顶后,将安置300余名农业转移人口,他们是未来园区发展的生力军和稳定劳动力来源。
不仅市级主园区全面发力,德州市14个县级食品产业园也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集中要素资源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初步构建起“一区多园、集聚协同、创新活跃”的发展格局。一批各具特色、动能强劲的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成型。
“建设园区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产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表示,“通过系统打造产业生态圈,德州正在推进资源集约、企业集聚、创新集成,实现从‘单一项目引入’到‘集群生态培育’的转变,这将显著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协同效率,为食品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供坚实支撑。”
聚力攻坚抓项目
大项目、好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硬核引擎”。德州市始终把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作为头等大事,千方百计让“规划图”变“施工图”、变“实物量”,持续为食品加工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一边强链补链,一边布局创新链。德州积极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全力搭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三大平台。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有响当当的名号。德州市成功引进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并设立分中心,实现了从顶尖科研“最初一公里”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如今,江南大学已与德州多家企业携手,共同攻关技术瓶颈、研发创新产品。
禹王集团2万吨植物蛋白肉项目加快推进,君君乳酪生产线优化升级……一个个优质项目在德州市食品加工产业的版图上“拔节生长”,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据统计,今年全市46个重点食品加工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31.27亿元。近三年,规上食品加工企业累计投资额高达92.82亿元,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重大项目持续落地,为产业长远发展积厚成势。
靶向发力强招商
今年以来,德州市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队伍跨省出征、主动敲门,奔赴北京、安徽等地,精准对接首农集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一批“链主型”企业、央企和国家级行业协会,成功挖潜一大批优质项目线索。
招商路上,拼的是韧性,比的是智慧。此前,中国航天科工七院曾明确表示“不对外投资”,但德州招商团队没有打退堂鼓,反而越挫越勇。他们一次次上门沟通、一轮轮优化合作方案,最终以诚意打动对方,成功推动航天食品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
眼下,全市食品加工领域在谈项目58个,意向总投资141.75亿元;23个项目火热建设中,总投资54.45亿元……招商引资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过硬”,一批科技含量高、品牌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正加速落地。
“我们将继续瞄准国内外食品加工领域的头部企业、行业强企,集中优势兵力、开展点对点攻坚,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真正打通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打造一条韧性十足的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链。”孙丰勇说。(记者 邓静 通讯员 赵睿智 荆褀)